首页 / 西乌风韵 / 旗县概况 / 地区概况

地区概况

  我们的祖先从盛产葡萄的地方迁徙而来

  被这里丰美的水草所深深吸引

  我们逐水草而居,随日月而生息

  传承着古老的文明

  随着时代的发展

  这片古老的草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伴随着乌珠穆沁草原悠久的历史

  走进了西乌旗发展的轨迹

  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里,爱上这里。

   

  

  西乌珠穆沁旗(简称西乌旗)位于锡林郭勒盟东部,辖2个苏木(巴彦胡舒苏木、乌兰哈拉嘎苏木)、5个镇(巴拉嘎尔高勒镇、巴彦花镇、浩勒图高勒镇、吉仁高勒镇、高日罕镇)、93个嘎查、8个社区。2023年,全旗常住人口10.17万人,城镇常住人口6.57万人,乡村常住人口3.67万人西乌珠穆沁旗是唯一汇集内蒙古九大类型草原的地区,土地面积2.24万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2.02万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积的90%。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铅、锌、铜、银、铁、镍、大理石、莹石等矿种,探明煤炭储量523亿吨、有色金属储量228万吨。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素有“搏克健将摇篮、蒙古长调之乡、民族服饰之都、游牧文化之源、中国白马之乡、中国百灵鸟之乡”的美誉,先后多次成功举办以蒙古族“男儿三技”(摔跤、射箭、赛马)为主题的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型文体活动,2017年举办了内蒙古第十四届冰雪那达慕暨第七届冬季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旗政府所在地巴拉嘎尔高勒镇是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国卫生县城、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自治区生态宜居县城、自治区园林城市、自治区级文明镇和双拥模范旗。脑干宝力格嘎查被评为CCTV中国最美乡村。

  2023年,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7亿元,同比增长6.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1亿元,同比增长30.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7.8亿元,同比增长16.3%;城镇和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50980元和37774元,分别增长6%和6.1%;上述5项经济指标总量居全盟前三位。13项盟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开复工率全盟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亿元,同比增长5.3%。助企纾困成效显著,累计投放小微企业贷款17.5亿元,减税降费4.9亿元,新增市场主体1084户,新提限工业企业3家,完成生产服务性企业本地注册5家。“五个大起底”深入推进,待批项目、沉淀资金、“半拉子”工程、开发区建设等4项任务全面完成,闲置土地处置和批而未供土地化解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白音华经济开发区实现产值293亿元,综合实力排名全区前十位,升级为自治区一类工业园区。地区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连续7年入围“中国西部百强县”,升至第54位。

                                                                                                       

 

  

   

  

  西乌旗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草原风光秀丽,旅游文化特色鲜明,被誉为“搏克健将摇篮、蒙古长调之乡、民族服饰之都、游牧文化之源”,发展草原特色旅游业、民族文化产业优势得天独厚。

   

  

                                      

  

  “乌珠穆沁”系蒙古语,意为摘葡萄的人,据记载乌珠穆沁部落13世纪生活在阿尔泰山脉葡萄山一带,17世纪中叶迁此定居,因而得名。

  

  西乌珠穆沁草原是唯一汇集内蒙古九大类型的草原地区,也是锡林郭勒草原最华丽、最壮美的地段,素有"天堂草原"之美称。旖旎的草原风光,独特的区位环境,浓郁的民族风情,构成了西乌旗发展草原旅游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 

  西乌珠穆沁旗由于地处边疆,牧民生产生活又主要依靠畜牧业,因而西乌旗的广大牧民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民族习惯,并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俗,是我国蒙古民族风俗习惯保留最为完善的地区之一。

  ——“民族服饰”之都

  蒙古族的服饰具有自己的审美特征,西乌旗蒙古族特别偏爱鲜艳、光亮的颜色,同时也十分崇尚白色和蓝色这样一些纯净、明快的色彩。

  ——“旅游文化”之源

  乌珠穆沁饮食文化十分丰富,风味食品主要以奶食品、肉食品为主。

  乌珠穆沁蒙古族传统的娱乐活动主要有赛马、摔跤、射箭、音乐舞蹈等等。赛马、射箭、摔跤被蒙古人民誉为“男儿三艺”。

  蒙古族传统主食为手把肉,成年羯羊从宰杀到上席仅三刻钟左右,火候之嫩可与涮肉妣美,味道之鲜涮肉望尘末及。

  乌珠穆沁蒙古族热情豪放,崇尚礼仪,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长幼路人见面先问好,后问话,客人至,敬茶、敬酒。节日或贵客至,互赠哈达,敬美酒,盛情款待。

  ——“摔跤健将”摇篮

  西乌珠穆沁旗是蒙古博克的“健将摇篮”。十九世纪的传奇人物都荣扎那、国家级博克运动健将僧格、额日登巴雅尔、关其格扎布等都是乌珠穆沁草原养育的英雄健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西乌旗培养和输送了数百名优秀搏克选手,其中,国家级搏克运动健将就有40多名,体育健儿多次在区内外重大比赛中勇创佳绩。

  ——“蒙古长调”之乡

  乌珠穆沁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由于长期生活在广阔无垠的大草原上,形成了一种粗犷、豪爽的音乐艺术风格。歌喉高昂,悠扬动听,舞蹈欢快而刚劲,表现出膘悍豪放的民族风格。

  西乌旗人文景观众多,生态奇特,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近几年来,西乌旗委、旗政府把旅游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重点进行培育和扶持。草原旅游作为一项新兴产业,蒸蒸日上,逐步展现出勃勃生机。

  乌珠穆沁旗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路性气候,西乌旗位于华北、东北结合部(东经116°21′-119°23′,北纬43°52′-45°23′),是距北京最近的草原牧区、京津地区的重要屏障。旗府所在地巴拉嘎尔高勒镇距北京直线距离500多公里。

   ——“绿色矿山理念

  绿色矿山治理工程是西乌旗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西乌旗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白音华经济开发区作为西乌旗“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充分体现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全过程,在依法办矿、规范管理、资源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牧企和谐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深入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督促矿山企业投入亿元完成治理面积8.2平方公里,跃进煤矿闭坑治理通过阶段性验收,12家在期矿山进入全盟绿色矿山建设优选名录。推动河湖“四乱”清理常态化,委托开展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高日罕河综合治理工程如期竣工。认真落实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草畜平衡政策和春季休牧制度,发放草原生态保护补奖、休牧补贴资金共计1.3亿元,列为全区草畜平衡试点旗。持续推进浑善达克沙地乌珠穆沁区域治理,完成工程固沙、人工种草10万亩。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5家煤矿建成封闭式储煤仓,5家电厂安装粉煤灰分选设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2%;白音华园区污水处理厂水资源利用项目建成投运。持续推进节能减排,投入1.38亿元完成节能改造项目2个。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破坏草原林地专项整治反馈问题年度整改任务全部完成,自治区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部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