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西乌旗召开第二场“诚信西乌旗建设”主题新闻发布会,就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领域工作作了介绍。
西乌旗委、政府高度重视诚信建设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诚信建设工程工作专班,设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领域4个专项组,制定印发《西乌珠穆沁旗诚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和诚信建设工程推进会进行安排部署,从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个领域确立主要任务48项,制定工作举措91项,并明确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完成时限,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在发布会上,政务诚信建设工作方面重点介绍了“高效办成一件事”和“未诉先办”工作机制。据了解,目前,按照自治区、盟级安排部署,高效办成一件事系统正在试运行阶段,西乌旗组织开展了各部门集中办公,指导认领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具体子事项及编制办事指南,目前已完成20余个子事项认领编制工作。探索推动12345政务服务热线由“接诉即办”转向“未诉先办”,将热线工作与日常工作统筹起来,各部门各单位坚持落实好“民呼我为”、“四下基层”等制度,宣传政策、收集问题、化解矛盾,努力从接诉即办向主动治理、未诉先办深化。截至目前,各单位围绕政策落实、城市管理、市场消费、企业、群众生产生活等领域问题,深入企业、群众走访排查550余次,化解矛盾及发现解决问题170件次;结合热线工作实际,制定印发《西乌旗12345热线“主动治理、未诉先办”工作办法》,常态化推进未诉先办工作;围绕补贴发放、水暖服务、物业管理、道路雪阻、欠薪讨薪等5个领域的高频诉求,分别细化制定了相应工作措施,进一步加强源头治理,预防为主,及时发现化解矛盾问题,努力做到减少此类投诉。
在商务诚信建设工作方面,积极推进信用修复工作,优化信用修复服务,提升信用修复工作效能,推出“两书同送”,即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送达《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告知书》,推动信用修复“网上办”,帮助市场主体重塑信用。目前,在“信用中国”网站上已修复完87条行政处罚信息,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已修复完经营异常名录187户。积极开展诚信典型选树工作,落实《内蒙古诚信典型选树对象目录(2.0)》、《内蒙古自治区守信激励措施清单(2.0)》,确保各项激励措施落地落实。目前,我旗有诚信示范企业6家、诚信达标企业742家。
在社会诚信建设方面,旗人民法院严格依法办理执行案件,严厉惩戒失信被执行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法律效果。据了解,2024年1月至2024年06月,旗人民法院受理执行案件867件,结案476件,结案率54.90%,其中执行完毕案件占比47.63%,同比增长12.10%;公布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4人,司法拘留6人,限制高消费69例,限制飞机321例,限制火车240例。另外,旗人民法院介绍了对失信被执行人采取的主要惩戒措施与其不利后果及信用修复措施和途径,号召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并予以监督,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维护司法权威。
在司法公信建设方面,旗公安局、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联合召开打击拒执犯罪工作联席会,初步议定建立《公检法联合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行为联席会议制度》、发布《联合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行为的公告》。深入开展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犯罪行为活动,旗公安局对拒执犯罪案件进行了一次全面摸底排查,对相关犯罪线索及时开展审查,对符合立案条件的依法予以立案侦查,想方设法收集证据,按法定程序对犯罪嫌疑人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有效震慑了拒执犯罪行为,最大限度地维护了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下一步,西乌旗将继续突出抓好诚信建设工程重点任务,推进依法行政、政府守信践诺,开展政府失信问题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加强公职人员诚信教育,建立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并重机制。建立健全经营主体诚信档案,提升市场主体诚信守约意识,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信用评价,建立健全商务领域信用奖惩机制。定期分析研判执法司法质量状况,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有案不立、压案不查、久拖不决案件线索开展排查整治,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强化舆论宣传氛围,总结提炼经验做法、积极推广创新举措,争取形成一批诚信建设工程的“西乌经验”,助力我旗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