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政府信息公开
标题:关于西乌旗2024年肉牛产业发展行动的方案
索引号:11152526011679098G/2024-00019 发文字号:西党农牧办发〔2024〕9号
发文机构:西乌珠穆沁旗 信息分类:政府文件 \
概述:关于西乌旗2024年肉牛产业发展行动的方案
成文日期:2024-04-20 00:00:00 公开日期:2024-04-20 09:47:04 废止日期:——— 有 效 性:有效
【打印】 【字体: 】 浏览次数:

关于西乌旗2024年肉牛产业发展行动的方案

来源: 西乌珠穆沁旗农牧和科技局 发布日期: 2024-04-20 09:47

  为加快推动全旗肉牛产业发展,有效推进肉牛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工作,构建肉牛产加销一体的优势特色产业链条,促进肉牛产业提质增效,根据《西乌珠穆沁旗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实施方案》,结合我旗实际,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为指导,聚焦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坚持富民产业定位和全产业链发展方向不动摇,着力优化布局、稳量提质,突出龙头带动、项目引领,强化政策扶持科技创新,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推动肉牛生产向加工、流通、品牌、销售拓展,健全肉牛产业繁育体系、标准化生产体系、加工体系、品牌体系、营销体系,促进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二、目标任务

  2024 ,培育盟级肉牛核心群5群,累计达到38群;培育建设华西牛育种群3群,累计达到10群;集中育肥肉牛0.3-0.5万头;冷配肉牛1.25万头(肉牛1.11万头、奶牛0.14万头),受配率、受胎率达到90%以上,良种繁殖母牛比重达到38%,繁殖成活率达到82%以上,实现肉牛品质、养殖效益、产业链产值三个提高

  重点工作

  (一)聚焦产业布局,分类打造肉牛产业带。肉牛全产业链发展主要在良种扩繁、科学饲养、舍饲育肥、精深加工上下功夫,围绕畜牧业产业发展规划的产业区和优势畜品种,打造以南部及东南部草甸草原,北部沿乌珠穆沁沙地为重点的肉牛产业带。以浩勒图高勒镇主推“乌珠穆沁白牛”和西门塔尔牛,巴彦花镇主要以彦吉嘎河、宝日格斯台河、高日罕河等沿河区域发展肉牛产业,主推西门塔尔牛,吉仁高勒镇、巴彦胡舒苏木主要沿乌珠穆沁沙地发展西门塔尔牛和“乌珠穆沁白牛”。(责任单位:各苏木镇 人民政 府、旗农科局)

  (二)聚焦种源建设,提升肉牛选种选育水平。一是强化种源基地建设。积极申报创建夏洛莱牛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培育盟级核心群5群、华西牛育种群3群,供种能力达到1000头,切实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加快“乌珠穆沁白牛”新品种培育进程。深化与内蒙古农科院合作,筹建“乌珠穆沁白牛产业发展研究院”,加快建设“夏洛莱牛育种研发中心”,力争 底取得阶段性成果。三是推进肉牛数字平台应用。组织开展肉牛普查鉴定,佩戴统一耳标,建立电子系谱档案,逐步实现数字化、精细化管理。四是实施良种种牛补贴。本交改良肉牛养殖户从旗内种牛场、核心群购买具有系谱档案的6-9月龄后备种牛,经农牧部门鉴定合格备案后,对购买方每头一 性补贴3000元。(责任单位:各苏木镇 人民政 府、旗农科局、旗财政局)

  (三)聚焦良种繁育,不断提升肉牛品质。健全以“种牛场+核心群+养殖户”为主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重点抓好种牛场、核心群建设,不断提升供种能力。一是抓好冷配工作。在每个苏木镇选定1个嘎查作为试点,以嘎查为单位整体推进肉牛冷配社会化服务工作冷配母牛头数达到500头或冷配比重占能繁母牛存栏30%以上(受胎率达到85%以上),且冷配比重较上 度提高10%以上,向嘎查配套奖励3万元,用于完善冷配站点建设冷配服务工作,并向冷配牧户给予100元/头饲养补贴 内,冷配肉牛1.25万头(其中:肉牛1.11万头、奶牛0.14万头),建设冷配站点200处,举办实用技术培训260人 二是抓好本交改良工作。抓好本交群能繁母牛和种公牛普查鉴定工作,加大低代数牛淘汰更新力度,做好种牛的引进调剂,将本交改良群体公母比例控制在1:20以内,进一步加强盟级种牛场、核心群管理,提升培育优质种公牛能力,为本交改良提供优质种源。(责任单位:各苏木镇 人民政 府、旗农科局、旗财政局)

  (四)聚焦科学养殖,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一是培育标准化示范养殖场户和示范嘎查。通过深入实地宣传、手把手技术指导等方式,广泛开展肉牛饲养管理、TMR(全混日粮)饲喂、疫病防控、饲草料调制等标准化技术培训,逐步转变肉牛科学化饲养理念,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生产效益,推进现代设施畜牧业发展。 内,创建肉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场4家,打造肉牛养殖示范嘎查6个,培育建设肉牛家庭牧场200个。二是挖掘乳肉兼用牛产奶潜力。发挥乳肉兼用牛产奶优势,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奶制品加工产业,引导乳肉兼用牛养殖户常 挤奶销售,增加养殖收益,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牧区培育地方特色奶制品,利用新媒体电商平台,加强原产地销售畜产品能力,拓宽牧民增收渠道。(责任单位:各苏木镇 人民政 府、旗农科局)

  (五)聚焦提质增量,扩大肉牛育肥规模。一是大力发展专业育肥。鼓励支持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肉牛育肥产业,引导嘎查集体、合作社、企业育肥良种肉牛,通过续建肉牛规模化养殖育肥基地,采取“户繁企育”模式,形成牧企利益联结机制,发挥企业和养殖户之间桥梁作用,辐射带动30-50个嘎查的1500-2000个肉牛养殖户,争取 内集中育肥肉牛5000头,推动规模养殖场与本地屠宰加工企业开展订单合作,建立稳定的牛源供给渠道,不断提高肉牛产业增值。二是扩大育肥牛养殖群体。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推行以嘎查为单位建场、合作租赁发展模式,引导养牛“退牧户进场”、园区化托管经营。突出以大带小、协同发展,引导中小养殖户发展肉牛育肥,通过托管代养、统一饲养管理等方式,扩大育肥牛养殖群体。鼓励龙头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本通过租赁、购买等方式盘活利用闲置嘎查集体基础设施、养殖场开展集中育肥。三是建设嘎查级养殖小区。建设15处200-500头以上规模的肉牛养殖小区,建立“龙头企业+嘎查集体经济+牧户”利益联结模式,示范引领牧户进行繁育,嘎查集体经济培育架子牛,龙头企业终端谷饲育肥。养殖小区托管代养或直接购买养殖户犊牛进行初段育肥,达到西乌旗肉牛规模化育肥基地收购标准,并向西乌旗肉牛规模化育肥基地输送架子牛,按500元/头标准进行补贴四是强化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强肉牛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污染防治监管执法,鼓励通过有机肥企业市场化收集处理、养殖场户自行堆肥等多种方式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协同推进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持续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厂房建设,大型肉牛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0%以上,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4%以上。(责任单位:各苏木镇 人民政 府、旗农科局、旗财政局)

  (六)聚焦多元供给,强化肉牛饲草料保障。一是加大优质饲草种植力度。坚持“为养而种、种养结合”发展思路,扩大全株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加强苜蓿、燕麦等优质饲草基地建设,落实羊草种植任务,推进种养结合、草畜配套,形成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生态循环系统。 内,种植青贮玉米1.1万亩、饲用燕麦3.15万亩、苜蓿0.2万亩,补播羊草2万亩。二是推动饲草产业快速发展。支持饲草企业扩大产能,建立直供体系,完善三级饲草储备体系建设,提升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全旗饲草行业健康发展。引导饲草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展节本增效类饲料配方科技攻关,提升产品科技含量。(责任单位:各苏木镇 人民政 府、旗农科局)

  (七)聚焦屠宰加工,补齐产业链短板弱项。一是推动释放屠宰加工产能。加快推动内蒙古新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草源新牛畜牧有限责任公司)屠宰加工厂建设。支持聚宝原等现有生产企业提升屠宰规模,扩大市场覆盖,争取《锡林郭勒盟促进肉牛精深加工产业链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暂行)》等政策扶持。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抓大不放小,既要引顶天立地的大项目,还要引铺天盖地的小项目,实现各类规模屠宰加工企业和皮革加工、熟食品制作(预制菜)、生物制药等配套企业集聚发展。 内,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引进1家合作育肥企业,全力支持开展白牛育肥,提高综合产值。三是加强牛肉制品及副产品研发。支持企业提高肉牛深加工比重和深加工水平,系列研发具有特色的熟化产品、预制食品、功能性产品、生物制药等高附加值产品,皮、骨、血、脏器等深加工产品。四是实施牧企利益联结工程。鼓励采取“户繁企育、龙头加工、多元联结”模式,建立订单带动、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机制,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嘎查集体、牧户以订单、合资、参股等形式形成利益共同体,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促进育肥屠宰一体化发展。 内,肉牛全产业链牧企利益联结达1500-2000户。(责任单位:旗农科局、旗工信局)

  (八)聚焦品牌建设,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一是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按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发展思路,依托“锡林郭勒”区域公用品牌,努力培育一批在全国全区有影响力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加强牛肉类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认证管理。二是支持产业强镇和品牌创建。组织制定完善“乌珠穆沁白牛”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申报创建“乌珠穆沁白牛”国家产业强镇,持续推动“一乡一品”认定、地方绿色农畜产品认定等品牌打造工作。通过电商平台进行推介,依托农博会、绿色产品展会等各类展会加强宣传“乌珠穆沁白牛”肉产品三是强化品牌宣传推介。制作“乌珠穆沁肉牛”宣传片等,组织参加内蒙古味道、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和全国农产品交易会等省部级展会,全方位展示推介特色产品。四是开展牛肉品质检测鉴定。依托科研院所、企业,开展“乌珠穆沁白牛”性能测定、基因组检测、系谱档案、肉营养品质鉴评,研究挖掘肉营养品质特征因子,为品牌宣传提供数据支撑。五是完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原则,推动肉牛屠宰加工企业按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自主建设符合自身发展定位的追溯系统,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政府监管职责,构筑质量标准、安全监管、处罚问责防护网,把质量安全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来守住。(责任单位:旗农科局、旗 市场监督管 理局)

  (九)聚焦冷链物流,积极拓展外部市场。一是完善活畜交易市场功能。实施透明化市场建设工程,进一步规范活畜交易市场,推动实现肉牛交易明码标价。继续支持牲畜交易市场做强做优,提供交易、防疫、结算一体化服务。加强肉牛经纪人队伍建设,引导企业成立肉牛经纪人协会,逐步培养一批信誉好、能力强、知名度高,能够正确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的专业化经纪人队伍。二是拓宽牛肉制品销售渠道。坚持打草原牌、走绿色路,支持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开拓外部 市场,开设 线下优质旗舰店和大中型社区专柜。积极发展“线上经济”,培育牛肉制品专业化电商直播营销团队,充分利用淘宝、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销售牛肉制品。三是加强冷链物流园区建设。整合集聚分散的冷库、冷藏车等存量设施资源,补齐关键领域设施短板,推动冷链物流集群式发展。完善规模屠宰、预冷排酸、低温分割、保鲜包装、冷链储运链条,加快构建“定点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牛肉冷鲜制品供应链体系。鼓励发展“盒马鲜生”“牧场+超市”“养殖基地+肉制品精深加工+超市”等新型模式。(责任单位:旗农科局、旗市场监督管理局、旗商务局)

  (十)聚焦疫病防控,保障肉牛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加强肉牛调运管理。建立健全基础免疫、疫情预警预报、检疫监管、应急处置等综合防控制度,坚决查处“隔山开证”等违规出证行为。加快推进核心育种场、核心群无布鲁氏菌病和无牛结核病区建设,建设无疫小区5处。二是加强重大疫病免疫。全面推广兽医社会化服务,扎实推进布鲁氏菌病、炭疽病、牛结节性皮肤病、口蹄疫四类疫病免疫工作,做好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应免密度达到100%。新生犊牛使用 A19疫苗开展布病免疫,提高免疫效果。三是完善病死牛无害化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病死畜无害化处理体系,建立“场户送交、镇设站点、流动收集、集中处理”病死牛无害化处理体系,完善病死畜无害化处理厂功能。(责任单位:各苏木镇 人民政 府、旗农科局)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实。成立西乌珠穆沁旗肉牛全产业链发展行动领导小组,根据各阶段工作要求,明确工作任务,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定期进行督促检查,深入现场指导工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观念意识。通过电视、融媒体、微信等媒体宣传肉牛全产业链发展相关政策,确保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苏木镇要以分析经济效益、抓典型等方式,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经费落实将肉牛全产业链发展所需资金列入旗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同时积极争取 中央 、自治区、盟级相关扶持项目资金,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实施。

  ()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工作落实。肉牛全产业链发展行动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督促、指导、推动作用,做好指导、督查和 度考核工作。专项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组织协调,发挥统筹调度作用,日常组织相关部门,根据阶段性工作安排情况进行适时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