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关于印发《西乌旗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2017—2019)》的通知

西政办发〔2017〕126号  2017-08-09
字号: 打印

西政办发〔2017〕126号

  关于印发《西乌旗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2017—2019)》的通知

  旗直各有关单位:

  经研究,旗政府同意教育科技局制定的《西乌旗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2017—2019)》,现批转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17年8月9日

                                                          

  西乌旗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8月9日印发

  

  西乌旗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 (2017 - 2019)

  为落实全盟教育信息化工作现场会精神及《锡林郭勒盟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全盟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大数据产业建设为契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强教育信化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应用常态化,建成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地教育信息化体系。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100%的中小学建成校园网,实现城镇学校1000兆以上、农村牧区学校100兆以上光纤接入,100%的班级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95%以上的教师和75%以上的初、高中学生拥有网络学习空间。

  所有校园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无死角,建设旗级视频监控平台,并与上级部门及公安部门连网运行。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90%以上的专任教师能够制作常规课件,95%以上的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开展常态化教学。

      三、工作任务

      (一)建设校园网络及宽带网络校校通。按照“实用、好用、够用”的原则,重新规划校园网络建设方案。

      2017年工作任务:完成校园网络改造升级,实现城镇学校1000兆以上、农村牧区学校100兆以上光纤接入、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低于5兆,力争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

      (二)建设优质资源班班通。突出“班班通”在学校教育信息化中的核心作用,每个班级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三)建设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全盟统一建设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平台,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社交化网络的教学空间,实现远程互动教学、网络教研、网络备课、网络培训及在线学习等智慧教育应用,实现学校、学生及家长的网络互动。

      2017年工作任务:“网络空间人人通”师生注册比例达到80%和60%。

      2018年工作任务:“网络空间人人通”师生注册率分别达到90%和70%。

      2019年工作任务:“网络空间人人通”师生注册率分别达到95%和75%。

      (四)同频互动课堂。充分发挥“同频互动课堂”信息化手段,将优质课堂教学资源同步传送到薄弱边远学校,实现优质校和薄弱校同步在线互动教学、网络教研、集体备课等教学活动,进一步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五)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

  组织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制作优秀教学设计、优质课件和课堂实录,引导广大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发微课程、优质课等特色数字教学资源,充实全盟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库,推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为教师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料。

      (六)建设智慧校园。开展智慧校园建设试点,以“同频互动课堂”教室升级完善、移动终端应用和一卡通智能管理等为切入点,创设能识别学习者特征、感知学习情景、提供学习资源与互动工具的智慧校园平台。

      2017年工作任务:我旗开展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工作学校为综合高中。

      2018年工作任务。以“同频互动课堂”教室升级完善、移动终端应用和一卡通智能管理等为切入点,创设能识别学习者特征、感知学习情景、提供学习资源与互动工具的智慧校园平台。

      2019年工作任务:综合高中形成特色鲜明、覆盖教育教学各方面的智慧教育体系。

      (七)推进民族教育信息化建设。组织开发民族教育教学应用软件和优质数字化蒙文教学资源,为民族学校师生创造优良的信息化工作和学习环境。充分调动民族学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教师的应用能力和水平。组织开展民族学校之间的远程互动教学、网络备课、优质课观摩等活动,建立民族学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实现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良性互动,不断提升民族教育教学质量。

         2017年工作任务:开展民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建立覆盖学校教学、科研、管理、评价、招生等各个区域的宽带高速网络环境和硬件环境,在校园内建立电子身份及统一认证系统,实现教师教研、学生学习、教务管理和评价、家校沟通、学校安全的智能化管理。

      (八)建设学校视频监控系统。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分级负责”的原则,根据《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8181- 2011)标准进行建设。

      2017年工作任务:依托大数据中心视频专线和云存储系统建设旗级视频监控基础联网传输平台及存储系统,学校重点部位视(音)频实现三级连网并接入公安网络,对学校重点部位及平台内的视(音)频、应用系统数据、数据库信息等进行存储。2017年9月底前所有学校完成内部视频监控系统数字化升级改造并连接盟级平台,实现旗级视频监控平台与公安部门连网运行。完成学校、幼儿园视频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及平台建设工作,更换高清数字摄像机,补充存储及不间断电源等设备。

      (九)促进教育信息化应用融合。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在于应用。按照“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要求,引导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通过评比竞赛等活动,激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开展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教学创新活动。通过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充分调动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位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至少上好一堂优质课,使每所学校每个学科至少拥有2-3名能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骨干教师。

      2017年工作任务: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2017年底90%以上的专任教师能够制作常规课件,95%以上的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开展常态化教学,使信息化教学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新常态。

      (十)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培训。针对智慧教育云平台管理、新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等工作开展培训工作。

      2017年工作任务:

     1.盟级网络管理人员培训。重点培训计算机网络基础、交换技术、虚拟局域网VLAN、局域网中的冗余链路、IP协议及子网规划、路由概念及原理、RIP路由协议、OSPF路由协议、点对点协议(PPP)、园区网安全、网络地址转换(NAT) .windows server 2003安装及基础配置、LINUX服务器的安装配置等。我旗参加盟级培训中小学网络管理员10人。

      2.云计算在教育当中的应用。重点培训云计算的基础知识、云计算的教育应用、云计算的技术架构、云计算的应用案例等。参加盟级培训中小学网络管理员8人。

      3.智慧云平台应用推广。重点培训云平台各项功能模块的应用。分领导层、管理层、应用层进行逐级培训,我旗参加盟级培训教育行政领导、校长及部分管理人员10人,旗级培训学校教务管理、骨干教师100人。

      2018年工作任务:

  1.教育网络与信息安全高级技术培训。重点培训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实施、信息安全工程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案例分析与研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及整改、安全自查及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网络及物理基础设施安全、主机及数据库安全、WEB应用漏洞及防范、应急响应与备份恢复、安全运营维护等。参加盟级培训中小学网络管理员10人。

  2.智慧云平台应用推广培训。重点培训云平台各项功能模块的应用。分领导层、管理层、应用层进行逐级培训,盟级培训教育行政领导、校长及管理人员10人,旗级培训学校教务管理、骨干教师100人。

      3.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培训。重点培训教学课件制作、微课制作等。参加盟级培训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5人,旗级培训骨干教师20人。

      2019年工作任务: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培训。重点培训教学课件制作、微课制作等。参加盟级培训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10人,旗级培训骨干教师30人。

      (十一)加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建设。强化教育信息网络数据的安全保密工作,健全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和责任制,做到安全到人、责任到岗。制定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按照有关部门要求进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定级和测评。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培训,落实持证上岗制度,提高维护网络安全的能力和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旗级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把教育信息化纳入我旗重点工作,加大政策引导、组织协调、资金统筹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全方位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从组织领导、经费保障、设施配置、资源建设、融合应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形成制度化的评估机制。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旗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协调安排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组织统筹各有关部门之间的配合协作,统筹指导我旗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组 长:宝力道    政府副旗长

      副组长:清 亮    教科局局长

      成 员:旗编办、发改、财政、教育、人社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技术保障组、督导评估组。

      办公室:主任清 亮(兼)。成员:计财股等,职责: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协调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跨部门、跨行业的有关事宜,协调落实项目建设,组织项目招投标工作。

      技术保障组:组长革命(教科局副局长),成员张立军、赵鹏及各学校电教主任网络管理人员。职责:协调处理项目安装、调试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了解掌握各模块的业务流程和与盟、旗大数据中心的接口关系,保障整个系统的运转与维护,和后期运行管理的技术人员。

  督导评估组:组长特木尔巴根(旗教育督导室主任)、 成员电教馆各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职责: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督促检查工作进度并按月督查通报。   

  (二)确保工作进度。

   1. 2017年9月30日前完成教育信息化建设设备招投标。

  2. 2017年10月份组织专家及各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对我旗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验收。

  3.实行月报告制度,要于每月20日前将我旗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展情况上报全盟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落实保障经费。旗政府已将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保证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四)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健全旗级电教机构,配齐人员,电教机构至少配备2名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抓好旗、学校技术支撑队伍建设,形成以旗为主的技术服务体系,规模较大的学校要设立信息化保障部门,做到小问题不出校,一般问题旗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