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服务”助推“党建+民族团结”品牌创建

发布日期: 2025-01-17 16:06    来源:  巴拉嘎尔高勒镇  字体:[ | | ]

  巴彦胡舒社区党总支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结合社区多民族聚居、转移进城居民多特点,创建“党建+民族团结”品牌,推动多方资源整合、促进共建共治共享、创新志愿服务机制,以党组织为核心,以为民服务为支点,通过“五色服务”,带着感情“说”脚踏实地“做”,为居民群众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精细化服务。

  “石榴红”党建融入促发展,凝聚民族团结进步之力

  以社区党组织为圆心,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动作用,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通过找准志愿服务在创新协同、居民自治方面的契合点和着力点,将志愿服务融入社区治理工作中。聚焦“一老一小一残一困”等群体的切实需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党员志愿活动,发挥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先锋作用,积极带动社区居民投身志愿服务,用心用情用力为各族群众办好民生实事,推动守望相助。今年以来累计参与人数达600人次,受益人群达3000人次,助推社区治理更加高效、居民生活更加和谐。

  “法治蓝”法治融入促治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之魂

  以基层党建为引领,聚焦“民族团结进步+基层治理”融合发展模式,积极探索推行“排查预警”在先、“调处阵地”靠前、“依法防范”教育、“多元化解”调处工作机制,以“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为着力点,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治理体系,做到琐事不出门、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及时解决群众诉求。年内处理网格内养犬扰民、收取维修地下管道费用、小区门前燎羊头、平房区水泥巷道倒污水等问题30余件。全年累计走访排查燃气、电气焊等30余次,进行防养老诈骗、非法集资、命案防控等政策宣传40余次,同时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覆盖居民群众5000余人,持续推进“民族团结与普法同行”,切实维护各族群众安心、放心的社会环境。

  “非遗银”文化融入促交流,铸牢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以“文化”传情,牢固树立“抓党建强文化,以文化促党建”的理念,以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物业党建联建”为主阵地,积极搭建民族文化交流展示平台,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常态化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邻里活动和文体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在文体活动中不断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年内开展“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过春节”包饺子送春联、“非遗进社区”—乌珠穆沁服饰制作技艺培训、“军民团结一家亲,同庆元宵节”主题活动、“民族团结 社会和谐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律宣传、“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文化活动”、巧手绘纸鸢、康乐牌比赛、皮画毛毡、义诊等活动16次,参与群众1000余人,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增进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营造良好的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

  “睦邻橙”阵地融入促服务,编织民族团结进步之结

    将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理念融入阵地建设,社区党总支始终坚持建强一个支部、织密一张网、吹响一只口哨、建好一支队伍、健全网格源头管事。按照每个网格服务300户居民的标准,精准划分11个网格,网格员常态化开展入户问需,了解并登记居民所需所求,强化网格治理效能,及时掌握民需民困。建立社区“三色”特殊群体明细台账,聚焦“一老一小”,开展扶贫帮困、助老孝老等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受益人群2000余人,针对辖区内独居、空巢、残疾的老人,着重对老人家中燃气、用电、防火进行排查整修30余次,同时针对儿童推出暑期公益班等暖心服务,暑期公益托管15名小学生,让辖区居民切实感受到社区的关怀与温暖,营造和睦邻里的温馨氛围,不断激发各族群众对社区的信任和依赖之情,扎实提升多元共治效能,架起与居民的“连心桥”。

    “宜居绿”志愿融入促和谐,塑造民族团结进步之星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充分发挥“双色”服务队力量,积极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年内开展清理积雪、铲除小广告、环境卫生整治、环保卫生宣传等活动24次。推进“河长制”工作落实落细,全年开展“河长制”排查8次,宣传15次,切实提升辖区河道生态环境质量,保持街道、小区院内、楼道等生活场所干净整洁,增强居民群众爱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在共同参与环境治理、管水治水的过程中加深相互理解、相互认同,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下一步,巴彦胡舒社区将着力打造“党建+民族团结 ”特色品牌,聚焦重点、深挖亮点、体现特色,为民服务再精细,不断汇聚民族团结正能量,持续推动辖区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