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乌旗着力构建“五大体系”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畜牧业转型升级

发布日期: 2023-05-19 09:21    来源:  西乌旗政府办公室  字体:[ | | ]

  2022年,西乌旗被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15个试点地区之一。全旗以保护草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构建“五大体系”为主攻方向,出台了《西乌珠穆沁旗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实施方案(2022-2025年)》,计划投资3.77亿元,规划设计4个专项工程24个子项目,分4年实施。其中,2022年投资8970万元实施了14个子项目,目前已完成3个,其余项目全部完成前期手续,于今年4月陆续进场施工;2023年计划投资8079万元实施6个项目,预计6月中旬开工。

  一是积极构建良种繁育体系,实现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向质量化、品牌化转型升级。重点推进建设乌珠穆沁羊双羔培育核心群、白山羊品种资源、现代良种肉牛繁育基地、蒙古马保护核心群建设等10个项目,计划到2025年,建成乌珠穆沁白牛核心育种场1处、扩繁场15处,建成乌珠穆沁羊国家级核心育种场1处、种公羊扩繁场20处、白山羊核心群10处,巩固蒙古马保护核心群63群。目前,与内蒙古大学技术团队开展合作,选定938只带双高基因乌珠穆沁羊进行采血DNA检测工作,选定287只带双高基因乌珠穆沁羊进行胚胎移植,受胎率达90.6%,已接产乌珠穆沁羔羊263只。通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逐步实现高效繁殖与智能养殖,在全旗牧业年度牲畜头数保持240万头(只)规模的基础上,肉牛良改率达到82%以上,特一级乌珠穆沁羊占比达到80%。

  二是积极构建新型经营体系,实现传统养殖模式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经营模式转型升级。通过实施标准化示范家庭牧场、中小型生态养殖企业、嘎查级牛羊肉冷冻加工销售等5个项目,计划到2025年,累计打造示范家庭牧场40户、示范企业4户。目前,已培育建设自治区级示范家庭牧场43家、盟级示范家庭牧场25家,培育建设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家、自治区级示范合作社5家、盟级示范合作社8家。同时,探索草原畜牧业专业化、智能化、标准化养殖模式,牧民合作社向牧民单户提供打草运草、肉牛冷配、动物防疫、户厕清掏等社会化服务。截至目前,培育社会化服务主体63家,开展服务560余次,收益牧户达到5200余户。

  三是积极构建牧草良种育繁体系,实现“靠天养畜”向“生态养殖”转型升级。按照“为养而种、以种促养、以养增收”的发展思路,实施优质牧草引进及种质资源库、优质牧草种植示范基地等2个项目,计划到2025年,示范区亩产优质牧草提高20%左右,同步带动引领牧民提高饲草种植科学化水平,为“放牧+补饲”生态型养殖业发展提供优质饲草保障。2022年,全旗打造了优质牧草种植示范基地5850亩,统一种植全株玉米,每亩产量达到6000斤,增加优质青储玉米储备约1.7万吨。目前,与内蒙古大学祁智教授技术团队就牧草种质资源库及优质牧草培育试验站建设项目开展合作,在全旗6个嘎查草场调查收集了107份野生植物种子,对野生牧草养分需求规律等进行深入研究;对国有高产饲料种植示范基地土壤进行采样检测,目前已完成18个嘎查牧草种植基地的土样采集,采集了112个样点336份土样。

  四是积极构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实现简单粗放向科学高效转型升级。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持续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全面实施动物诊疗研究示范中心、病死畜无害化处理厂提档升级等3个项目,计划到2025年,全旗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基本满足需求,动物疫病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全体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应免牲畜免疫密度达到100%。目前,已引进天津瑞普生物制药公司、内蒙古伊克塞兽药公司,企业聘用当地动物防疫员240余人,对全旗93个嘎查9400多牧户的240万头(只)牲畜动物免疫和动物诊疗工作全部实现全方位社会化服务,有效防范了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五是积极构建应急饲草储备体系,实现应急抗灾救灾向制度性防灾减灾转型升级。实施苏木镇、嘎查两级防灾减灾饲草应急储备库项目、现代饲草储备加工交易一体化项目等4个项目,进一步健全完善旗、苏木镇、嘎查三级饲草储备体系和种植、收贮、加工、配送社会化服务体系,计划到2025年,全旗抗灾应急饲草储备能力达到5万吨以上,实现应急抗灾救灾向制度性防灾减灾转变。2022年,旗、苏木镇两级储备饲草基地共储备1万吨饲草,按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供给牧户,以政府补贴方式向全旗3000余牧户发放,有效解决了牧民过冬舍饲和春季休牧饲草短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