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草原,“阿尼娅”在蒙古语中意为阿姨,而这里有一群被称为“爱心阿姨”的志愿者。这支由退休老人、牧民、基层工作者组成的团队,跨越年龄界限,既有年轻人的活力,也有七旬长者的温暖。她们省吃俭用筹集助学款,亲手缝制蒙古袍,还在节假日组织阅读、游戏活动,用实际行动为困境儿童点亮希望,让善意在草原上生根、代代相传。
“谢谢爱心阿姨们,你们的爱我都记在心里!我一定好好学习,等我长大了,一定会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近日,在西乌旗“关爱结对儿童·温暖银龄长者”巾帼志愿服务活动现场,西乌旗第一小学六年级学生其乐木格真诚的话语,道出了众多受助孩子的心声。从二年级起,阿如娜每年都会收到爱心阿姨们1200元的资助,这份持续五年的关怀,成为她求学路上的坚实支撑。
从30余人到724人:一场跨越五年的爱心接力
这份深沉爱心的背后,是西乌旗“爱心阿姨”团队的付出与坚持。团队队长呼都特回忆起童年时感慨万千:“我们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日子过得很艰苦。后来在妇联工作,看到许多孩子和曾经的我一样面临困境,就想着一定要为他们做点什么。”早在团队组建之前,她就默默资助过数名学生,用微薄的工资助力孩子们求学。退休后,她主动接过“爱心阿姨”团队的重任,“我熟悉妇联工作,也了解孩子们的需求,这个时候不上,更待何时?”
西乌旗妇联积极响应全国妇联等九部门《深化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三年行动方案》,自2021年起,妇联逐步构建起规范化的志愿服务体系。从招募、结对、岗前培训、服务流程、宣传支持等各环节的机制化、规范化、长效化,发动各级妇联干部、妇联执委率先带头,三八红旗手、巾帼志愿者、巾帼建功标兵、各级爱心人士组成了“爱心阿姨”巾帼志愿服务团队。创新推出“N+1”帮扶机制——针对每个困境儿童家庭的需求,由多名“爱心阿姨”“爱心阿尼娅”组成专属帮扶小组,整合力量共同帮助“1”个困境孩子及家庭。从最初28名志愿者摸索前行,到如今724人组成的队伍,团队用五年时间织就了一张覆盖全旗的关爱网络。
为更好关心关爱困境儿童,旗妇联引导各级妇联通过深入嘎查、社区摸排,建立详细的困境儿童信息库,精准对接184名困境儿童、8名留守儿童的成长需求。还通过制定儿童发展规划、建立维权联席会议制度等举措,构建起全方位保障体系。
不只是助学金:草原上的“成长守护者”
五年间,“爱心阿姨”们累计发放帮扶资金超36万元,除为学生提供资金资助外,还提供心理辅导、生活照料、关心陪伴、家教指导、安全教育等志愿服务,切实把关爱帮扶送到儿童和家庭心坎上。
2023年,团队荣获西乌旗委宣传部“最美志愿服务团队”称号。同年,为打造西乌旗巾帼志愿服务品牌,进一步完善关爱儿童服务体系,组建锡林郭勒盟“爱心阿尼娅”关爱儿童巾帼志愿服务团西乌旗分队,指导各基层妇联也相应成立了小分队,让关爱网络覆盖到草原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