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大力推动基层文化建设,积极传承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巴彦胡舒社区积极响应,全力打造社区“北疆文化+非遗”特色品牌。为了创新基层文化建设,巴彦胡舒社区组建了业余乌兰牧骑。这一举措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北疆文化在基层的传播注入了全新活力。与此同时,旗文体旅游广电局也关注到社区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态势,为社区业余乌兰牧骑捐赠了舞蹈服等专业演出服装,助力社区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双方携手共进,奏响了北疆文化繁荣发展的和谐乐章。
居民自发参与,厚植社区文化根基
巴彦胡舒社区业余乌兰牧骑与旗文体旅游广电局下辖的专业乌兰牧骑有着显著区别,其成员主要由退休党员、退休职工以及普通居民组成。尽管这些成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但他们对北疆文化怀着炽热的情感,有着深刻的生活感悟。退休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将党的先进理论巧妙融入节目创作,确保节目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导向。退休职工凭借丰富的阅历,为节目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普通居民的踊跃参与,则让团队充满了浓郁的社区文化特色。这样多元化的团队构成,使得节目内容更加贴近居民生活,真正让北疆文化在社区这片土壤中生根发芽。
立足本土文化,传承北疆文化精髓
旗专业乌兰牧骑的演出,多服务于大型文旅活动,节目更注重舞台呈现和艺术观赏性。而巴彦胡舒社区业余乌兰牧骑则另辟蹊径,节目紧密围绕北疆文化和非遗传承两大核心主题,从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挖掘灵感。队员们精心编排了展现北疆文化的舞蹈,以质朴而富有力量的舞姿,生动地讲述马背上的民族故事,让观众真切感受到北疆草原的雄浑与豪迈。节目中还巧妙融入蒙古族服饰走秀、蒙古族长调、呼麦等非遗元素,有效唤起居民对北疆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极大地激发了大家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的热情。
多方联动,共筑基层文化盛事
在文艺汇演筹备排练阶段,旗文体旅游广电局捐赠的演出服装,及时解决了社区业余乌兰牧骑的燃眉之急,显著提升了节目整体质量。社区积极提供排练场地和物资支持,在社区二楼排练室里,队员们满怀热忱,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排练中。为进一步提升节目品质,社区还邀请专业老师,为队员们开展舞蹈动作、舞台表现力等方面的专业指导。此外,社区居民也积极参与其中,为巡演出谋划策,主动捐赠道具和服装,营造出全民参与的良好文化氛围。
打造特色品牌,助力北疆文化传播
巴彦胡舒社区业余乌兰牧骑即将在今年6月至8月登上“巴拉嘎尔之夜”广场文艺汇演的舞台,为社区居民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这不仅是社区“一社一品”文化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也彰显了社区在推动北疆文化传播中的先锋作用。与旗专业乌兰牧骑相比,社区业余乌兰牧骑更侧重于文化在基层的扎根,而旗专业乌兰牧骑则在文化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双方形成了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未来,巴彦胡舒社区业余乌兰牧骑将持续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努力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区文化品牌,为北疆文化在基层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