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提升牧区人居环境质量,自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西乌珠穆沁旗各苏木镇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带动牧民参与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逐步形成工作成效和典型经验。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全域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全区“十县百乡千村”示范创建为载体,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点带面”引领推进全旗乡村振兴,创建示范旗县1个,示范苏木镇3个,示范嘎查10个。成功培育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嘎查3个、自治区级乡村振兴示范嘎查1个、盟级示范嘎查3个,重点创建打造旗级乡村振兴示范嘎查8个、旗级重点帮扶嘎查11个。
推行“五法并举 迈好人居环境新步伐”
为充分激发牧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内生动力,破解牧区人居环境整治难题,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创新工作方法,五法并举引导牧民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生态宜居和美乡村,典型经验被列为全区人居环境整治典型案例。一是推行六区四责法,推进生态保护建设。二是着重两线三点四制工作法,改善牧区人居环境。三是牧户两类两法处理法,增强牧民自治意识。四是落实三级三类责任法,强化各级整治力度。五是坚持“6+2”管理办法,健全户厕改造体系。
建设“马背巡河”队伍 常态化开展河湖管理
积极探索实践“基层党建+河湖长制”工作,逐步形成“党组织引领、党组织书记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强大合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河湖治理新格局。各苏木镇自发组织牧民志愿者成立马背巡河队,在各个辖区流域内常态化开展马背巡河行动,已累计开展巡河湖3269次。
健全牧区户厕后期管护长效机制 有效推进社会化服务
各苏木镇因地制宜,聘请第三方或嘎查自行组织建立牧区卫生户厕清掏社会化服务队伍,有效推行户厕后期管护机制。已建立12支服务队伍,开展户厕清掏和维修服务319次,受益700余人次。
充分运用村规民约制度 激发群众环保意识内生动力
实现小积分大治理。将牧区生活垃圾分类和牧区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制度,推广运用“村规民约+积分制”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牧民维护环境意识,引导牧民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进积分制管理。发放“西乌旗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制管理工作”明白卡2万余份,二季度全旗累计积分为305578分。文明团结超市全旗93个嘎查8个社区实现全覆盖。牧民通过主动参与环境治理等多种途径获取积分,再用积分兑换所需生活用品,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维护环境意识的内生动力。
强化示范引领推行牧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全旗盟级人居环境重点嘎查、各级乡村振兴示范嘎查等18个嘎查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全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全部实现牧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工作。实现牧区生活环境干净整洁,嘎查治理有效。
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 推动绿色发展
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嘎查组织、牧民参与”工作模式,持续抓好牧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引导企业与嘎查构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利益联结机制和社会化服务运营体系,全面提高全旗资源化利用率。截至目前,5家企业与36个嘎查签订购销合同,累计收购牛羊粪23万立方米,加工出售有机肥和生物质颗粒燃料共9.3万吨,全旗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6.82%。
大力推进社会化服务 引导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自牧区社会化服务工作开展以来,我旗6个苏木镇因地制宜,组建“7+x”牧区社会化服务队伍,开展各类服务,实现牧区发展与人居环境治理有机共赢。其中人居环境整治、户厕管护、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38支社会化服务队累计服务1644次,受益5000余人。
积极探索“物业+”服务模式 实现人居环境提“颜”增“质”
6个苏木镇累计投入314万元,实行人居环境整治社会化服务,聘请第三方物业公司,建立牧区生活垃圾治理社会化服务队,开展生活垃圾填埋场运维、公共设施运行维护、公路环卫保洁及苏木镇辖区内生活垃圾清运等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了苏木镇所在地垃圾治理问题。截至目前,已建立6支服务队伍,出动人员4621人次、车辆1406台,累计清理清运生产生活垃圾5420.5余吨。
开展“美丽家园·和美乡村”创建工作 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成果
制定实施“美丽家园·和美乡村”创建工作方案,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调动牧户主体作用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干净人家”“文明家庭”和“道德模范户”评选活动,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国家、自治区、盟、旗四级乡村振兴示范嘎查牧户创建“美丽家园·和美乡村”达标率分别达到90%、85%、80%和70%以上。近几年,全旗累计评选出“干净人家”700余户。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停歇” 绘就和美乡村“新蓝图”
通过不懈努力,全旗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展望未来,我旗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努力推动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迈上新台阶,让乡村牧区开启“美颜”,展现出“笑颜”,让乡村振兴宏伟蓝图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