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珠穆沁长调悠扬婉转,回荡在天地间,奏响民族旋律;乌珠穆沁刺绣细腻精美,丝线交织中,勾勒生活愿景。这些非遗不仅是西乌珠穆沁旗人民生活的重要部分,更见证着他们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历史一脉相承的渊源。
《非遗里的西乌珠穆沁旗》系列报道里,我们将深入挖掘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对话坚守传承的匠人,全方位展现西乌珠穆沁非遗的独特魅力,见证它们在新时代的焕新与发展。
匠心传承乌珠穆沁马鞍技艺
在锡林郭勒草原的腹地,西乌珠穆沁旗草原上闪耀着千年游牧文化的光辉。这片草原上,乌珠穆沁马鞍不仅是马背民族驰骋草原的得力工具,更是草原文化的生动象征,而敖特根,作为这项技艺的旗级传承人,多年来默默耕耘,为技艺传承发展倾尽全力。
乌珠穆沁马鞍制作融合木工、刺绣、毛皮、编织、金属等多种工艺,工序繁杂,凝聚着匠人的智慧与心血。该技艺入选第二批锡林郭勒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备受关注。敖特根自2009年踏上传承之路,十多年间全身心投入,亲手制作的马鞍超600副。2019年,他被评为乌珠穆沁马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旗级传承人,荣誉加身,更坚定了他传承的决心。
为让技艺后继有人,敖特根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他从基础教起,儿子在他的教导下,逐渐掌握复杂工艺,对马鞍制作热情高涨;面对学生,他耐心指导工具使用、纠正动作、答疑解惑,常说要让这草原瑰宝代代相传。
此外,敖特根还通过开设门店,展示100多年历史的传统马鞍与创新款式马鞍,吸引顾客的同时,积极传播马鞍历史、文化与制作工艺,让更多人感受草原文化魅力。他的努力得到高校认可,多次受邀到内蒙古师范大学和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授课,激发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
在敖特根凭借突出贡献,荣获“2021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先进客座教授”等荣誉,成为非遗传承领域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