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有形之态、有感之举、有效之策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
贯穿“一条主线”
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主线,将“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将之贯穿于政务服务、政务公开、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据资源管理、优化营商环境及自身建设等全过程各方面”写入三定方案,列入党组会研究议题,纳入全年工作要点,细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确保工作落实到位、落实落细。
打造“两个阵地”
强化阵地建设,构建精神家园,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线上阵地”打破时空界限、“线下阵地”强化情感联结,构建“宣传有载体、学习有场景、交流有平台”新格局,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政务服务全过程。
线上打造“政务直播+”“微课堂+”云端阵地,通过抖音新媒体平台,借助数字赋能政务服务,不定期开展线上政务直播,聚焦政务服务高频服务事项,实时讲解办事流程、解读便民惠企政策、在线答疑,实现“政策讲解可视化、办事指导精准化”,让各族群众办事更便捷。
线下在政务服务中心打造“石榴养吧”“信仰空间”“红色图书角”“口袋读书角”等新阵地,放置党建类图书、党的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读本和便民惠企政策汇编等,方便广大干部群众随手取阅,为干部职工与办事群众构建起集学习、交流、休闲于一体的共享空间,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注重“四个融合”
聚焦政治引领、文化浸润、服务提质、志愿增效的多维发力,推动民族工作的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党员、干部及窗口工作人员常态化学习教育中,建立“三个带头”作用发挥机制,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为载体,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切实增强干部职工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加强文化沁润,促进互嵌融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年度宣传思想工作计划,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新媒体传播优势,多方位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形成“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的宣传格局,同时,结合“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等重要时间节点,精心组织开展学习宣传活动,积极营造浓厚氛围。
提升服务质效,优化服务水平。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日常业务工作,在综合服务专区设立“石榴籽”窗口,将双语服务从“可选项目”升级为“标配服务”,为各族群众提供汉蒙双语咨询、双语接待、双语受理的暖心的服务,积极为各族群众排忧解难,不断推动窗口业务工作和民族团结创建“双融合、双促进”。
凝聚志愿力量,绘就幸福画卷。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中,持续擦亮“沁心办·满意归”党建品牌,结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常态化群众教育,以开展“双进双服务”“民呼我为”等活动为载体,立足工作实际,党员发挥带头作用,常态化开展上门帮办代办服务,为各族群众提供方便、快捷、暖心的服务。
践行“五心服务”
“热心、尽心、暖心、贴心、用心”的“五心服务”,以情感联结为纽带,以需求满足为核心,为各族群众提供极致服务体验,增强各族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热心服务,让服务有温度。当办事群众踏入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会主动上前询问需求,耐心倾听诉求,让每一位群众都能感受到服务的热情,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工作人员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面对群众的问题,不厌其烦地解答,用真诚的态度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让政务服务不再是冰冷的流程,而是充满温度的互动。
尽心服务,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推行“前置服务+智能导办”服务模式,工作人员主动靠前,为办事群众提供专业化服务指导,通过一次性告知办事要素与流程、落实首问负责制、实施精准分流及帮办代办等举措,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捷高效。建立常态化培训考核机制,定期组织窗口人员开展业务知识学习与考核,全面夯实业务基础,确保工作人员在办理业务时,始终保持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做到准确无误,面对复杂繁琐的业务,不推诿、不敷衍,积极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
暖心服务,真情关怀零距离。针对特殊群体,推出暖心的服务举措,常态化开展“上门服务”,将窗口前移到群众家门口,送服务进社区、进企业、走牧区、上门入户,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老年人以及因特殊原因无法到现场办理业务的人群提供上门服务,为企业群众提供“零距离”暖心服务。同时,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母婴室、无障碍通道等设施,为妇幼和残障人士提供便利。
贴心服务,精准对接暖民心。以主动靠前的姿态精准捕捉群众需求,用精细化服务破解办事堵点,建立完善的沟通反馈机制,线上畅通“指尖上”问题反馈渠道,通过“人民建议”小程序、“码”上投诉、12345便民服务热线,线下依托“办不成事反应窗口”“好差评”评价系统等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积极解决群众诉求。推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等特色服务,解决群众因工作繁忙无法在正常工作时间办理业务的难题。
用心服务,全力以赴解难题。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开发利用“数字政务门牌”,采用数字化方式解决群众办事找不到网办入口和线下大厅的问题,通过网点智能查找、办事精准引导、特色线上帮办、沉浸式教您办四种场景满足就近办、跨域办、视频办、在线帮办及网办指引等多种服务需求,最大程度化解办事难度。建立窗口工作人员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群众满意度等进行全面考核,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开展“微笑服务、高效办成”窗口服务提升年活动,进一步加强窗口工作人员仪容、仪表、仪态培训,让窗口人员精神面貌再提升,为各族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下一步,政数局将持续深化“多元融合”矩阵建设,不断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形式与内涵,以更加扎实的工作举措,让“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两个阵地”活力常新、“四个融合”持续深化、“五心服务”温暖人心,抓实抓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