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百强县”升至54位 西乌旗交出2023骄人“成绩单”

发布日期: 2024-01-11 10:05    来源:  西乌发布  字体:[ | | ]

  经济运行实现稳中向好,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发展动力活力加速显现……一份份稳健的答卷,见证了西乌珠穆沁旗2023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

  

  2023年,西乌珠穆沁旗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办好“两件大事”,凝心聚力抓发展、促改革、惠民生、增团结、保安全,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获得锡林郭勒盟行署年度重点工作综合排名第一位。

  经济运行实现稳中向好,“中国西部百强县”排名再提升。

  

  2023年,西乌珠穆沁旗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3亿元,增长5.5%;规上工业产值完成335.4亿元,增长20.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亿元,增长3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7.8亿元,增长1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1亿元,增长6.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0650元和37960元,分别增长5.3%和6.6%。以上指标均居全盟前两位。

  助企纾困成效显著,投放小微企业贷款17.5亿元,减税降费4.86亿元,新增市场主体1084户,生产服务性企业属地注册5家;新提限工业企业3家,商贸、服务业和建筑业7家。国有企业改革初见成效。白音华经济开发区升为自治区一类工业园区,完成产值280亿元,位列全区工业园区前十位。地区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连续7年入围“中国西部百强县”,排名升至第54位。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99号公路”连通群众幸福生活。

  

  工业方面。全年生产原煤6153万吨,发电228亿千瓦时,采选金属矿石238万吨,生产原铝21.3万吨、铝后产品18.3万吨、氟化氢1.8万吨、冶炼锌锭10.6万吨。煤—电—铝—加产业链格局初步形成。13个盟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建设,开复工率全盟第一;聚宝源肉业投产运行,宝拉格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按期投运,白音华高精铝板带及其自备电厂全容量投产;苏能白音华电厂、华润西一矿项目顺利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大力推动吉林郭勒二号矿重组并复工建设;白音华坑口电厂、保硕铝后加工、银漫矿业分散式风电、银漫东山矿区尾矿库、一号矿储煤场、三号矿储煤场及白音华金山电厂1号机组、一号矿选煤厂、玉龙银铅矿选矿厂、哈达图水泥厂控制系统等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完成。成功申报自治区级绿色制造示范单位1家,自治区级创新型中小企业2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取得零的突破。

  

  畜牧业方面。保质保量完成全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项目建设任务。积极有效应对旱情,出台抗旱保畜工作若干措施,全力做好抗旱保畜工作。建立乌羊数字化育种体系,培育鉴定育成母羊4.1万只,落实羊产业补贴资金668万元。扎实推进肉牛扩群提质,完成肉牛改良11.3万头,持续推动“乌珠穆沁白牛”新品种认定工作。巩固提升马产业发展,建立蒙古马保种基地1个、核心群63群,发放蒙古马保护补贴资金81.6万元。坚持发展地方特色乳制品产业,鼓励扶持SC认证乳制品加工企业2家,乳制品小作坊82家,艾润萨利奶制品公司获得“锡林郭勒奶酪”区域公用品牌授权。加强畜牧业生产保障能力建设,新建畜牧诊疗研究示范中心1处、现代饲草产业园储备基地2处,升级改造病死畜无害化处理厂。乌羊上榜农业农村部十大优异畜禽种质资源,“乌珠穆沁羊双羔”项目进入盟级“揭榜挂帅”榜单。成功创建中国“一乡一品”示范旗。

  

  服务业方面。倾力打造的西乌旗草原“99号公路”“中国白马之乡”文旅品牌火遍全国,品牌价值和热度持续提升。规范提质早市夜市,发放惠民消费券600万元,带动消费1440万元;开通长春、沈阳旅游专列,落实旅十条扶持政策,为旅行社等业态兑现奖励资金215万元;投入1000万元对乌兰五台、哈布齐盖、草原情打卡地等景区景点、标识标牌、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成功举办第十四届人民那达慕,草原“99号公路”——音乐节、全国五人制足球比赛、千车万人汽摩越野赛、千人徒步比赛、草原王自行车及跑步挑战赛、抖音百万粉丝达人穿越99号公路、蒙古马超级联赛,“高日罕湖”垂钓大赛等丰富多彩、影响深远、繁荣共赢的一系列文旅活动,蒙古剧《白马》获得自治区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为广大游客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巴彦额日和图嘎查获得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称号,全旗2023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3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达7.8亿元,开创了文旅工作新局面。各项金融存款余额90.3亿元、贷款余额108亿元,同比增长12.9%和14.4%。交通运输累计完成货运量3141万吨、客运量85万人次。

  生态安全屏障持续筑牢,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县。

  

  2023年,西乌旗继续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深入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全旗矿山企业投入9878万元完成治理面积8.15平方公里,跃进煤矿治理项目通过验收,12家在期矿山达到全盟绿色矿山建设优选名录创建标准。推动河湖“四乱”清理常态化,委托开展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高日罕河综合治理工程如期竣工。认真落实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草畜平衡政策和春季休牧制度,发放草原生态保护补奖资金、休牧补贴1.3亿元,被自治区列为草畜平衡试点旗。严厉打击非法采挖野生药用植物违法行为。持续推进浑善达克沙地乌珠穆沁区域治理,完成固沙、人工种草等工程10万亩。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5家运行火力发电厂全部安排粉煤灰分选设备、1家“散乱污”企业完成提标改造,优良天数比例达97.9%。稳步推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县工作。持续推进节能减排,投入2.38亿元完成改造项目17个。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走上新台阶。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国道306线东乌至西乌段全线贯通,国道207线升级改造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交通运输建设规划,国道305线浑德伦至白音华段征拆工作有序推进。

  

  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1亿元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4个,建成街角口袋公园8座;新建续建、提级改造城镇街道10条,完成哈达图建材园区至城区道路、浩勒图高勒路南段道路拓宽工程及白音华火车站站前广场,高日罕街至东外环道路工程完成基础工程,城镇道路罩面8条、21.97万平方米,改造雨水管网1908米,新建人行道4620平方米,维修镇内人行道6万平方米。实施巴彦高勒路、乌珠穆沁街楼体亮化,更新路灯343盏,完成绿化养护496公顷,新建停车场1处,城市南北出口主题雕塑落成。开通城区至巴彦花镇城乡公交,城乡公交乘坐31.4万人次,其中免费乘坐20.7万人次。会展中心、室内五人制足球馆投入使用,盘活颐和湾遗留13年的半拉子商业综合体。

  

  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建成城镇、白音华工业园区2座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综合处理厂及巴镇建筑垃圾消纳场。投入1100万元完成6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受益居民218户。稳步推进巴镇征拆签约和安置补偿工作,完成协议签订187户、房屋拆除262户,兑现补偿款1.15亿元。扎实推进园区建设,谋划实施供水、供暖、道路等重点项目12项,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全面提档升级。

  城乡牧区面貌显著改善,交出新时代牧区“美丽成绩单”。

 

  西乌旗扎实有序推进乡村牧区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绘就乡村牧区全面振兴新画卷。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和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着力打造一批高质量乡村振兴示范嘎查,成功培育建设国家级示范嘎查3个、自治区级1个、盟级3个、旗级8个。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引导资金共计4000万元,推进实施乡村振兴项目25个。统筹推进牧区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水源井96眼、引水入户工程30处,实施危房改造7户;完成续建牧区公路项目11条273公里、实施新改建10条126公里、处理难行路段48处275公里。完成结转配电网工程2项、新建配电网工程5项,新增通网电牧户479户、安装大功率风光互补设备140户,全旗最后7个无电嘎查全部实现通电;新建5G基站60个,完成牧区通信信号“盲户”清零行动。持续推进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活动,建设垃圾收集点12处,牧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100%;新建户厕292个,绿化美化嘎查33个,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

  发展动力活力加速显现,既“招得来”也“留得下”。

  

  一年来,西乌旗委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大力推行链长制、专班制招商,先后在北京、天津等地举办招商引资和旅游宣传推介会,达成签约项目44个、协议资金144亿元,引进到位区外资金50.87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6%。华创粉煤灰、中广辰清洁能源、前湖铝导线、两宜生物、新牛科技育肥基地等一批延链补链、促进转型的项目落地,招商引资项目开工率全盟第一。

  兑现招商引资十条政策,奖励资金350万元。一期3.6万平方米铝基新材料标准化厂房项目动工建设。大力整治违规违法建筑,清理矿区周边违规违法建筑6.8万平方米。

  

  深入推进“两优”专项行动,精简办事环节1761个,精简比率达到47%。实现企业开办等13个“一件事”网上办一次办、62个高频事项可以实现电子材料减免、“跨域通办”事项111个、水电暖等7个应用与“蒙速办”APP顺畅对接,政务服务工作全盟第二。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转派工单2878件,解决率达99.96%。创新“帮您办+工改+N”服务新模式,工改审批服务成为全区亮点工作。

  民生福祉更加殷实厚重,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增长29.6%。

 

  西乌旗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023年,继续全面落实国家统编教材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工作,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开工建设浩勒图高勒幼儿园,完成8所中小学消防改造和3所中小学智慧实验室改造项目,综合高中职业教学楼、第一初级中学教学楼投入使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公开招聘中小学校教师和引进“双一流”高校毕业生58名。与包头、鄂尔多斯市等地区名校合作办学,签订校际合作协议。高考本科上线率提高4.8个百分点,排名全盟第五位;中考重点中学录取率提高3个百分点。

  新建疾控中心综合楼、巴彦高勒卫生院。人民医院完成互联网医院建设,增设康复科、危重孕产妇急救中心、呼吸重症科,组建儿科住院部,成立牙科名医工作室,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初步减轻了患者及医保外转就医负担。面向全国公开招聘蒙医医院院长。2家公立医院顺利通过二甲医院复审。

  

  全力稳就业促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300人、农牧民转移就业4147人,建设零工市场,投放创业担保贷款、援企稳岗、职业技能提升补贴等资金4900余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51%,超额实现年度目标。累计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高龄津贴等资金2492万元。为1.68万户供应“暖心煤”3.36万吨。公积金缴存比例提高至1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地方补贴每人月均提高222元,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十九连调。

  加强养老服务保障,开工建设巴彦乌拉养老园区。查干胡舒墓地环境治理提升项目全部竣工。依法为2300余名农民工追回欠薪3100余万元。发放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778万元,动工建设烈士纪念广场。

  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网络舆情管控。持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扎实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创建工作,旗综合高中被命名为第九批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平安建设成效显著,刑事、治安警情实现“双下降”,交通亡人事故持续下降。累计化解隐性债务4.72亿元,完成自治区“四个一批”清零任务。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包保督导工作。

  

  毫不放松抓紧安全生产工作,持续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11家矿山完成建设项目77个、完成投资2.16亿元,初步实现了减人、增效、保平安的建设目标,全力推进宝日煤矿边坡治理、华润西一矿塌陷治理等重点任务,完成哈达图新井煤矿关闭退出,累计排查整改一般隐患4173项、重大隐患24项,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下一步,西乌旗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内蒙古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两件大事”的目标要求,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为服务全区全盟大局贡献西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