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区浑善达克综合治理区,机器的轰鸣声与人们的劳作声交织,沙地治理工作正有序推进。随着灌木平茬作业全面启动,西乌旗正式拉开2025年乌珠穆沁区浑善达克综合治理大幕。这片面积达434.63万亩的乌珠穆沁区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区,作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重点区域,承载着守护北方生态屏障的重要使命。
西乌旗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乌珠穆沁沙地治理工作,2000年以来,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启动,2000年—2022年乌珠穆沁沙地区域以“合理规划、集中连片、先易后难”的治理原则,通过飞、封、造相结合,乔、灌、草等措施累计治理沙地165.05万亩,通过工程的实施推动了生态文明进程,实现了生态建设的科学发展。
走进项目区一派热火朝天,砍刀砍伐声、锯子切割声此起彼伏,工作人员熟练地对沙地灌木进行平茬作业。科学合理的平茬不仅能促进灌木的健康生长,提升沙地植被的固沙能力,还能为畜牧业提供优质的饲料来源,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西乌旗高日罕镇图力嘎嘎查牧民嘎毕雅图对这项沙地治理举措感触颇深。2004年,在他们家1800亩草场沙地治理区域种植了沙地小叶锦鸡儿,小叶锦鸡儿具有耐干旱、抗风蚀、耐沙埋的特点,是治沙的好帮手。这片地在去年开展了小叶锦鸡儿的平茬工作。“去年平茬后,草场的生态明显改善了,草长得更茂盛了,牲畜也有了更充足的饲料。”嘎毕雅图说道,“而且我们牧民也每年享受到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这减轻了我们畜牧业生产压力。相关部门的宣传也让我们知道如何更好地参与沙地治理。我们会继续保护好草场生态环境。”
西乌旗作为乌珠穆沁沙地的主要分布区,多年来致力于沙地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本次2025年乌珠穆沁沙地歼灭战,更是全旗生态建设的关键之举。相关部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在开工前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调研,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作业方案,并为参与治理的工作人员提供了专业的技术培训。为保障治理工作的顺利推进,还积极引入多方资源,形成政府主导、牧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治理格局。不仅吸引了专业的生态治理企业参与,还通过宣传引导,提升了当地牧民的生态保护意识,让越来越多的牧民主动投身到沙地治理的工作中来。
2024—2030年乌珠穆沁区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项目共计完成治理任务56.79万亩,巩固提升任务11万亩(灌木平茬),共计67.79万亩。2025年计划完成林草综合治理任务10.6万亩,在2024年,提前完成了2025年项目2.8万亩。西乌旗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落实好生态补奖政策,巩固治理效果,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