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标题:西乌珠穆沁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索引号:11152526011679098G/2023-00004 发文字号:———
发文机构:西乌珠穆沁旗 信息分类:历史规划 \
概述:西乌珠穆沁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成文日期:2023-09-01 11:21:10 公开日期:2023-09-01 11:21:10 废止日期:——— 有 效 性:有效
【打印】 【字体: 】 浏览次数:

西乌珠穆沁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来源: 西乌旗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3-09-01 11:21

  西乌珠穆沁旗“十一五”发展规划

  汇       编

  目     录

  规划文件

  1、人大通过决议…………………………………………

  2、成立领导小组文件………………

  3、政府工作报告…………………………………………

  4、“十一五”规划纲要……………………………………

  5、专项规划一: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专项规划二:能源和重化工业发展规划………………

  专项规划三:服务业发展规划…………………

  专项规划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规划……………

  专项规划五: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发展规划

  专项规划六:城市总体规划…

  专项规划七:交通发展规划…………………

  专项规划八:环境保护利用规划…………… ……

  专项规划九: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专项规划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

  专项规划十一:教育发展规划……………………

  专项规划十二:科技发展规划…………

  专项规划十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专项规划十四: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 …

  专项规划十五:就业和社会保障规划…………

  专项规划十六:安全生产规划…………………

  专项规划十七:妇女儿童发展规划…………………

  西乌珠穆沁旗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关于政府工作报告及< <西乌珠穆沁旗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的决议(草案)

  (2006年3月12日西乌珠穆沁旗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西乌珠穆沁旗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了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会议同意规划纲要提出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决定批准这个纲要。

  会议号召,全旗各族人民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奋发进取,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加快推进我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建设和谐西乌旗而努力奋斗。

  关于切实做好西乌旗经济社会发展

  “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各苏木(场、镇)、旗直有关单位:

  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是我旗抢抓发展机遇、实现经济转型、全面加快发展的重要五年,是实现“六年翻两番”,进而提出“九年翻三番”奋斗目标的关键五年。编制和实施好“十一五”规划,特别是将规划建设内容争取纳入国家、自治区“十一五”,对我旗承接、巩固和推进当前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为切实做好全旗“十一五”规划的前期、调研和编制工作,按照2005年旗委、旗政府工作安排,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成立“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机构

  成立全旗“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巴特尔        旗委副书记    政府旗长

  副组长:贺希格布仁    旗委副书记

  杨立宇        旗委常委、政府副旗长

  成  员:张世绪        旗长助理

  苏  德        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张志勇       旗委办副主任、防范办主任

  莫德勒图     政办副主任

  刘建忠         经济局局长

  额尔敦         财政局局长

  都仁达来       城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局局长

  郁海军         国土资源局局长

  特木尔巴根     统计局局长

  伊拉塔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太平           农牧业局局长

  包连成         水利局局长

  张圣军         林业局局长

  伊拉塔         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生态办主任

  冯  勇         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

  马  君         商务局局长

  革  命         科技局局长

  恩和吉日嘎拉   教育局局长

  斯琴巴特尔     文体局局长

  苏日格         卫生局局长

  斯琴           妇联主席

  敖日勒玛       人口与计划生育局局长

  苏亚拉图      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副局长、旅游局局长

  李作金        电力公司经理

  宫永军        工商联主任

  陈纬国        人行西乌旗支行行长

  张晓东        工行西乌旗支行行长

  乌云图        农行西乌旗支行行长

  祁  峰        中行西乌旗支行长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旗发改局,办公室主任:苏德(兼任),副主任冯勇(兼任),工作人员:张旭东、塔娜、扎那、。

  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负责组织编制“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和规划纲要,组织专项课题研究的委托调研、论证和相关规划的评估、论证工作;协调各行业部门组织编制专项规划,并相互衔接;负责与相关部门共同争取将规划主要内容和重大项目纳入自治区或国家规划,并衔接落实;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成立行业规划编制工作办公室,负责本行业规划的编制、评估和论证工作,负责争取将规划重要内容和重大建设项目纳入国家或自治区行业规划中。各部门行业规划办公室务于5月30日前成立,并启动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编制规划的类型及内容

  根据我旗实际,组织编制“十一五”全旗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一)总体规划

  主要是提出“十一五”期间全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布局、战略措施和重大政策;制定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框架;确定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重大工程和产业布局;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政策和措施等。

  规划期限:2006年-2010年5年为主,展望到2020年。规划要突出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不宜设置过多过细的量化指标。

  总体规划纲要及思路由全旗“十一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编制,于2005年8月底前完成。

  (二)专项规划

  重点是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着力推进的重点产业和行业以及需要政府扶持、调控和引导的领域。其中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能源和重化工业发展规划、服务业发展规划、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规划由旗发改局负责编制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发展规划由旗发改局牵头,农牧业局、林业局、水利局配合编制完成,城市总体规划由旗城镇建设与环境保护局负责编制完成,交通发展规划由旗发改局、交通局负责编制完成,环境保护利用规划由旗环保局负责编制完成,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由旗生态办负责编制完成,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由旗卫生局负责编制完成,教育发展规划由旗教育局负责编制完成,科技发展规划由科技局负责编制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旗国土资源局负责编制完成,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由旗水利局负责编制完成,就业和社会保障规划由旗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编制完成,安全生产规划由旗安全和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编制完成,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由旗妇联负责编制完成。以上各专项规划,务于2005年9月15日前完成,并上报全旗“十一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行业规划

  行业规划是总体规划的延伸、细化和具体落实。各行业规划要根据本行业领域的发展要求,重点突出政府投资方向和产业发展方向及所实施的重大建设工程,明确任务和措施,量化发展指标,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规划编制遵循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苏木(场、镇)规划、行业部门规划服从总体规划的原则。各专项规划间要衔接平衡,衔接的重点是发展目标和任务、重大项目布局、产业发展方向等。行业规划要制成多媒体,做到图文并茂。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行业规划的组织编制工作,要在2005年9月初完成并上报全旗“十一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苏木(场、镇)规划

  苏木(场、镇)辖区较小,资源环境差异较大,调控手段相对有限,原则上不提倡所有苏木(场、镇)编制发展规划,有条件的苏木(场、镇)可以依据区域优势,编制与本地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特色鲜明、重点突出、操作性强的发展规划,编制中要注意发展本地经济、调整布局结构和突出集聚区功能等内容。编制“十一五”规划的苏木(场、镇)要在2005年9月初以前完成,并上报全旗“十一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课题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要紧紧围绕“四大战略、一个工程”,重点研究事关全旗发展大局的战略方针、战略布局、战略措施、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及突出的制约性矛盾和问题。注重研究内容的超前性、预见性。可采取委托高层研究机构,聘请国内知名专家等方式,重点做好以下9个课题的研究工作。

  1、西乌旗在全区、全盟的经济定位以及外部区域经济影响评估研究(旗发改局负责组织);

  2、能源和重化工基地规划研究(旗发改局负责组织);

  3、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规划研究(旗经济局、农牧业局共同组织);

  4、服务业发展课题研究(旗发改局负责组织);

  5、区域经济布局与城镇化课题研究(旗发改局、城建局共同组织);

  6、人力资源开发课题研究(旗教育局、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共同组织);

  7、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调整课题研究(旗农牧业局、林业局、水利局共同组织);

  8、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课题研究(旗水利局负责组织);

  9、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课题研究(旗发改局负责组织)。

  以上课题的研究工作要于2005年8月20日前完成,由全旗“十一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评估论证。

  三、几点要求

  (一)转变规划编制理念。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扩大就业、增加农牧民收入、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保护资源环境等与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要从重经济、轻社会,转向经济与社会并重,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城乡分割、以城市为中心,转向实现城乡统筹和协调发展,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从地区分割的行政辖区经济,转向区域间合作发展的经济,形成地区间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要改变过去重旗内轻旗外的思维方式,把旗内产业的发展放到旗外大环境中统筹规划,要充分考虑利用旗外、旗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定位;要从长远看现实,把解决长远发展问题和深层次问题作为规划的重点,对主要经济社会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前瞻性展望和部署。

  (二)理清规划编制思路。一是准确把握发展阶段。“十一五”期间,我旗总体发展趋势是前三年仍处于投资快速增长期。后两年将进入经济快速发展期。二是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十一五”期间,我旗将继续贯彻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积极发展国家鼓励和支持的能源和重化工等产业,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营方式、促进协调发展作为根本性战略任务。三是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十一五”期间,全旗将重点解决运输网络不完善、电力基础设施滞后、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铁路运力不足、工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匮乏等制约全旗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四是选准战略重点。准确把握我旗区域经济发展定位和产业发展定位,围绕能源、重化工、绿色产品加工、冶金和矿业采选等重点领域整合区域资源,调整生产力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和生态经济区域布局。

  (三)增强规划编制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坚持开门编规划的原则,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能动性,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要改进规划评估论证的方法,吸收除本部门、本系统专家学者以外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评估论证。

  (四)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十一五”发展规划要充分体现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这一特点。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有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和节约型社会。

  (五)注重区域协调发展。要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经济调控的重要内容,体现到各地、各部门的发展规划中。要高度重视人的发展空间和经济布局问题,做到人口与经济的合理分布,与区域的资源和生态环境相适应。要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强化重点开发地区和优化整合地区等各类区域的主体功能,指明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研究提出差别化的区域调控政策,包括政府投资、财政转移支付、人口流动、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补偿等政策。

  (六)丰富重大工程内容。在理清“十一五”发展思路、加强重大问题研究的同时,还要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政府组织实施的重大工程,尤其是明确“十一五”期间需要建设的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工程以及投资巨大、产业链长的大型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的重大项目,并做好重大工程的论证筛选,确何规划的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四、保障措施

  (一)各级财政要在2005年年度财政预算内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十一五”规划的各项前期和编制工作。

  (二)乌珠穆沁讯、电视台、电台要设立“十一五”规划论坛专栏(版),网站要设置专门网页,专题报道“十一五”规划编制情况,并征求社会各界对“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和意见。

  (三)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旗“十一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需求,选派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员,专门从事“十一五”规划的组织编制工作。

  二00五年五月二十日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6年3月10日在西乌珠穆沁旗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西乌旗人民政府代旗长    巴特尔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西乌旗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二○○五年工作的简要回顾与总结

  2005年,是全旗上下紧紧围绕推进转型、加快发展的大局,坚定不移地抓转变、抓调整、抓开放,在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迈出扎实步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2005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6113万元,同比增长2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3507万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68807万元,增长61.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3799万元,增长15.1%。三次产业结构由2004年的39 ∶35 ∶26调整为30∶47∶23。

  (一)生态保护与建设步伐加快,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进一步转变。2005年全旗完成沙源治理总面积19.7万亩;新建水源配套和节水灌溉工程各50处;新建移民工程120处、2.94万平方米。休牧、轮牧、禁牧面积分别达到2973万亩、560万亩和180万亩。制定出台了《牧民接冬羔奖励办法》、《发展牧区合作经济组织实施办法》等八项鼓励政策,并拿出300万元扶持畜牧业发展,在促进牧区经济持续发展和引导牧民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2005年,引进西门塔尔牛856头;高产优良荷斯坦奶牛300头。全旗接冬羔早春羔71.4万只,年内出栏牲畜132.4万头只,出栏率达94.8%。日历年度母畜比重和良改畜比重为83%和90%,分别比上年提高了4.3个百分点和15.1个百分点。

  (二)工业经济增势强劲,重点项目扎实推进。2005年,全旗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87383万元,同比增长95.6%;实现工业增加值32896万元,同比增长59.7%。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239.8%,较上年提高了58.8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4年的16%提高到23%。

  2005年全旗安排工业重点项目16项,年内开工建设14项,开工率为87.5%,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9.3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55%。白音华一号露天矿、哈达图煤矿、西乌露天矿业、隆兴煤矿运行平稳,产量稳中有增。白音华二、三号露天矿及白音华一号井工矿、宝日胡硕煤矿已全面开工建设,白音华四号露天矿建设、高力罕煤田和吉林高勒煤田勘探开发工作扎实推进。2005年,全旗煤炭产量达294.5万吨,同比增长153.2%。白音华金山坑口电厂2×600MW一期工程已经国家发改委核准,金山煤矸石电厂、阜新白音华60万吨煤制甲醇以及白音华煤电公司2×80万吨干燥煤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花敖包特铅锌银矿选厂扩建竣工并投产,道伦达坝铜矿、沙布楞铅锌矿选厂建设稳步推进。2005年全旗铅粉和锌粉产量分别达1.17万吨和1.7万吨。金鹰乳业奶粉生产线、沁绿公司肠衣加工和羊粪有机肥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有的已竣工并投产运营。2005年全旗肉食品加工企业加工活畜66.5万羊单位,其中加工冬羔3200只。

  (三)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5年,全旗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分别达到15040万元和11091万元,同比增长126.1%和110.1%。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2004年的6%提高到10%。全旗财政总支出24208万元,增长3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53元,增长21.4%;牧民人均纯收入4283元,增长17.1%。随着财政实力的增强,教育、卫生及支牧各项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四)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重点项目推进成效明显。全旗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9056万元,同比增长125.9%。通过抓项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已成共识,重大项目领导责任制得到进一步落实。2005年全旗共实施投资项目49个。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重点项目开工1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开工2个。公路投资完成17999万元。开工建设了巴拉嘎尔高勒镇至白音华矿二级黑色路和白大铁路,巴新铁路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水利投资完成8810万元。启动实施了高力罕水库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及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0397万元。在继续抓好加快城镇给排水改造、集中供热扩网、城镇绿化、美化、亮化、硬化以及居民区巷道改造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启动实施了巴拉格尔河湿地公园、敖包山公园及镇北出口整治等工程,城镇面貌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使巴彦乌拉镇一举由自治区丙组五星级文明镇跨入七星级文明镇和自治区级卫生城镇行列。全年共办理各类探矿权61件,完成地勘投入2.31亿元,为招商引资和资源开发奠定了基础。

  (五)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了实质性进展,旗行政审批中心入厅单位5个,涉及审批事项46项,全年办理审批事项853件,办结率为98.6%,提前办结7826个工作日,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积极稳妥地完成了苏木镇机构改革工作,进一步优化了干部队伍。改革后撤并苏木镇10个,撤并比例达63%。农村信用社清产核资、增资扩股工作全面完成,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开展了招商引资工作。全年共引盟外资金13.59亿元,增长125.7%。其中,区外资金8.29亿元元,增长174.1%。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切实加强了技术承包、技术推广和应用工作。年内落实技术承包项目2个,推广畜牧业适用技术16项。以“1315”工程为重点的牧民科技培训工作深入开展,全年培训牧民1.2万人次。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投入47.72万元对685名牧民子女上高中和接受职业教育进行了补贴。年内完成了第一小学和第四小学教学楼工程,开工建设了第二蒙古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文化大旗建设稳步推进,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按照以“活动”促开发的思路,成功地举办了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800蒙古马“阿吉乃”大赛暨蒙古族马文化艺术节和全国七人制橄榄球冠军赛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我旗的知名度。继续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全旗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2%和70%。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组织实施了西乌旗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化政府工程建设,有3个苏木(镇)成为了全区牧区信息化建设试点苏木。基层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新建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大疫情预防工作得到加强,城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继续保持了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19‰以内。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社会保障覆盖面和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年内开发征集就业岗位2612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041人,全旗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9%以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100%,按时足额发放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发放基本养老金和失业保险金2268.6万元。老嘎查书记、嘎查长和在任嘎查长、居民委员会主任工资待遇得到落实,所需资金52.8万元已经全部列入财政预算。进一步强化了社会救济和民政优抚工作,把符合“低保”救助条件的2110户、4559名特困群众纳入了保障范围,年内发放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12万元。扶贫项目和社会帮扶贫资金到位440万元,解决了850名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返贫率控制在6%以内。环境保护、劳动监察、人民防空等工作得到重视和加强,民族宗教、残疾人等各项事业都有了新的进展。

  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和司法公正,政府机关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增强。旗政府认真执行旗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和决定,注重和加强同政协和人民团体的联系,自觉接受监督,在重大决策上注意征求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年内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 2件,建议批评意见70件,政协委员提案65件,办结率达100%。

  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年内共立刑事案件70起,侦破63起;共立治安案件121起,查处117 起,处理违法人员136人。集中开展了矛盾纠纷排查、道路交通安全整治等专项治理活动。“四五”普法顺利通了自治区检查验收。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信访工作,积极妥善地解决了一批久拖不决的群众重信重访案件和遗留问题。排除安全事故隐患,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秩序,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双拥”和“军警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取得新进展,驻军森警、武警、消防部队和人武部门在维护社会稳定、支援地方建设及抗灾抢险等工作中也都做出了新的贡献,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一年来,全旗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突出表现为:一是虽然生态建设得到普遍重视,治理成果日益明显,但是局部地区沙化、退化现象依然严重;受资金、政策等因素的制约,项目区内设施损坏严重,偷牧散牧现象时有发生,生态建设成果的管护措施亟待强化。二是畜牧业新旧体制和机制矛盾十分突出,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低,牧区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牧民转移和扩大生产融资难度大,龙头企业对畜牧业结构调整、促进就业等方面的带动作用不强,牧民增收困难。三是受交通、电力、水利和地质勘探等发展的“瓶颈”制约以及项目前期工作不够扎实等因素的影响,个别重点项目的推进速度缓慢,与年初的预想差距较大。四是城镇的集聚和辐射能力不强,与转移牧民、富裕牧民的现实要求和从根本上保护生态问题的要求不相适应,城镇规划、建设、经营、管理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五是虽然在矛盾纠纷调处和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地工作,解决了一些久拖不决遗留问题,但是个别地区和部门对此重视不够,没有从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入手,负责任的办理案件,致使部分信访案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导致重信重访。六是干部队伍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工作作风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特别是一些事业单位干事创业的主动性不强,人浮于事、吃大锅饭的现象依然存在,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势在必行。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扎扎实实加以解决。

  二、二○○六年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我旗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三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加快推进工业化、畜牧业产业化、城镇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大经济总量,增强经济实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开好局、起好步。主要预期目标是:

  — —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亿元,增长30%。

  — — 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增长36%。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3.3亿元,增长43%。

  — — 财政总收入2.35亿元,增长56%;地方财政收入1.39亿元,增长25%。

  —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700元,增长18%。

  — — 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15元,增长12.4%。

  — —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 —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根据上述要求和目标, 今年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切实做好“三牧”工作。

  立足于“城乡统筹、三化互动”,用工业化的思维谋划畜牧业,充分发挥畜牧业产业化对牧民增收的促进作用,城镇对牧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第一,坚持不懈地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必须坚持既定的思路不动摇,始终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坚定不移地推进“一转双赢”,坚持不懈地落实好“两项基本制度”和“五项重点措施”,进一步扩大春季休牧面积,规范推广划区轮牧技术,严格落实围封禁牧措施,保质保量地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从今年起,我们将国家舍饲禁牧项目区饲料补贴以现金形式直接兑现给牧民,同时,生态建设项目70%的工程也要在各专业部门的指导下,依照工程作业设计标准交由牧民来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完工并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按照《西乌旗生态建设直补办法》规定的补贴标准,将补贴资金以现金或以物折价的形式直接兑现给牧民。2006年完成生态治理面积26万亩,新建水源工程20处、节水灌溉工程40处;春季休牧面积达到3268万亩。按照“集中连片、布局合理”和标准规范的要求,鼓励牧民联户推行划区轮牧技术,今年重点抓好30处标准化划区轮牧示范工程。

  第二,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继续加大反哺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力度,完善和落实好《冬羔早春羔出栏奖励办法》、《引进优良品种牛奖励办法》、《推进种公羊特一级化嘎查鼓励办法》和《生态建设项目直补办法》等畜牧业发展各项鼓励政策。今年政府将安排畜牧业产业化资金600万元,专项用于冬羔出栏价格补助、乌珠穆沁种公羊选育、优良品种牛引进以及黄牛改良等畜牧业重点工作,引导牧民加快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促进牧民收入稳定提高。继续加大黄牛冷配和接冬羔、早春羔工作力度,逐步形成育肥、精深加工相衔接的产业链条,提高加工效益,增加牧民收入。年内育肥加工冬羔10万只;黄牛改良5.7万头,其中冷配4万头;日历年度良改畜比重达到80%以上。突出抓好乌珠穆沁肥尾羊的提纯复壮、双羔选育和优质肉牛的引进扩繁,以嘎查为单位推进乌珠穆沁种公羊“特一级化”工作,并重点培育10—20户乌珠穆沁种公羊选育专业户。

  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鼓励沁绿等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广泛吸纳牧民会员发展壮大肉食品加工协会,与牧民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依靠市场手段扩大企业辐射范围。2006年沁绿肉食品加工协会会员力争达到5000户,基本覆盖基层牧区。以沁绿为肉业龙头,加快肉类加工企业资源整合步伐,提高肉食品加工业的集中度,提升行业科技含量和整体素质。2006年全旗活畜加工量确保完成60万羊单位。在鼓励沁绿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今年政府将加大对金鹰乳业、羊绒专业合作社、有机肥加工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逐步增强其对畜牧业生产的辐射带动作用。高度重视牧区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鼓励牧民创办肉牛、肉羊、饲草料等合作经济组织,实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并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涉牧项目扶持、中介组织联结等方式,提高牧民组织化程度。

  第三,切实做好牧区人口转移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和“牧区青年创业”行动,依托重点项目和产业集群,加强牧民职业技能培训,有序组织和引导牧民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2006年力争转移安置牧区人口820人。进一步加大扶持牧民子女完成高中教育和接受职业教育的力度,对未升入高中和大中专院校的初高中毕业生进行为期一年的职业技能培训,从长远上缓解牧区人口压力。着重解决好牧民子女大学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今后政府将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行政和事业编制,专项安置牧民子女优秀大学毕业生。2006年将从师范类和医疗卫生专业毕业生中分别择优考录15名和5名牧民子女优秀大学毕业生。

  把控制牲畜头数作为草原生态保护的首要途径,长期坚持。严格落实草畜平衡责任制,加大执法力度,落实相关措施;认真执行《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严格清理草牧场流转中的不规范不合法行为,明确管护责任;把严禁外来人口落户牧区,作为原则性问题,切实强化管理,防止对草原生态形成新的压力。全旗过冬畜控制在140万头只以内。

  第四,积极启动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按照自治区和盟里的总体要求和部署,主动争取国家、自治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探索,力争在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方面走在全盟前列。当前,我旗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牧区经济,根本出发点和目的是提高牧民生活水平。紧紧抓住牧业产业化这一关键,牧民增收这一核心,牧区公共服务这一难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牧区试点建设。把加强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开展好除巴拉嘎尔高勒镇以外的各苏木(镇)争创盟级卫生镇活动。在转移牧区人口的同时,在条件好的地区规划建设牧民新居工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容镇貌整治,抓好试点示范。

  (二)全力构建煤电综合开发和有色金属采选两大产业集群,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第一,依托重点项目,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以“煤、电、肉、乳、矿”为主攻方向,以重点项目建设为依托,努力扩大工业经济总量,打造优势特色产业。2006年,全旗共安排重点工业项目28项,力争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9亿元,增长49%。

  —— 能源工业。突出抓好白音华一、二、三号露天矿、辽宁久益露天矿、宝日胡硕露天矿等在建项目开发建设,重点推进白音华四号露天矿、金正露天矿、意隆露天矿和晨宇露天矿等新建项目的开发进度,不断提高煤炭产量,确保全年煤炭产量突破400万吨,力争达到450万吨。加快推进吉林高勒煤田、高力罕煤田和巴彦胡舒煤田的勘探工作,力争早日开发建设。将白音华金山2×600MW坑口电厂作为我旗煤电产业集群核心项目全力推进的同时,积极推进金山煤矸石电厂、白音华煤电公司动力车间等项目,加快推进白音华金山电厂二期工程、白音华煤电公司2×600MW发电机组和2×50MW风电厂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

  —— 化学工业。重点建设金正50万吨腐植酸项目及鸿泰60立方硅锰铁热炉、2×16500KVA电石炉项目,继续抓好阜新白音华60万吨煤制甲醇以及白音华煤电公司2×80万吨干燥煤、意隆10万吨化肥生产线项目前期工作,力争部分项目开工建设。

  —— 金属矿采选冶炼工业。以花敖包特铅锌矿、道伦达坝铜矿和沙布楞铅锌矿为依托,构建有色金属采选产业集群。在确保花敖包特铅锌矿1400吨/日选厂达产达效的同时,重点建设道伦达坝铜矿1500吨/日选厂和沙布楞铅锌矿300吨/日选厂项目,积极推进巴彦胡舒镍矿选厂前期工作。2006年全旗有色金属矿石采选力争达到30万吨。

  第二,抓好重点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工业集群化发展。根据白音华能源化工园区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市场需求,准确定位园区产业的发展方向,注重把握入驻企业、项目与园区主导产业的关联度,编制完成白音华能源化工园区产业总体规划。按照“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附加值、高产业链、高度节能环保”的要求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以园区为载体,以企业为主体,注重项目的产业关联度,聚集以主导产业为中心的上下游开发项目,延长产业链条,改造提升企业生产水平,构建煤—电及其废物利用、煤—煤化工及其废物利用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尽快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按照“招商引资统领经济工作”的思路,以优势资源规划优势项目,以优势项目吸引优势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入园力度。进一步优化现有企业发展环境,实现投了再投,以商招商,靠大招商促进大投入。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大手笔、高起点、大气魄规划建设白音华能源化工园区,力求在园区规划建设上取得新的突破,使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在保证已开工建设的三条街道完工的基础上,再规划建设两条街道并配套建设五条街道的地下管网和其它附属设施,努力提升园区的水平和档次。积极稳妥地推进园区土地收储工作,为园区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大政府对矿产资源的调控和监管力度。依法规范地质矿产勘查项目,重点整治占而不开、大矿小开、一矿多开、无证开采等行为。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坚决禁止污染重、效益低和浪费资源的项目落地。对高效加工和节约利用资源的项目优先配置资源,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围绕煤炭和金属矿产就地转化和加工,根据项目的投资规模、技术水平、转化率,优化资源配置。对已获得探矿权的项目,在积极探矿的同时,加快转化和精深加工项目的建设进度;对推进缓慢,不能如期履约的项目要清理整顿。

  第四,加强交通、电力、水利和地质勘探等基础性工作,着力解决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进一步强化为工业经济服务的理念,大力改善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加快巴拉嘎尔高勒镇至白音华矿二级黑色路建设,新开工白音华至哈力黑坝水泥路、哈日根台至天河梁砂石路、白音华至霍林河砂石路和白音华至米日图坝难行路段改造工程,确保年内全线通车。公路建设期内要保障辅线公路的畅通和运载能力,全力保证350万吨煤炭运量。以贯通和连接S307、S204线为重点,开工并力争完成5条小油路和砂石路建设。加快推进白大铁路建设,力争开工建设巴新铁路。以改善网架结构和提高输变电能力为重点,加快城网改造和工业园区的输变电线路建设,开工并力争完成西乌110KV变电站2#主变扩建、2个110KV输变电工程,确保完成高力罕220KV变电站和4个35KV输变电出口工程。全面完成高力罕水库建设,为重大项目的启动实施提供电力、工业用水和交通运输保障。

  (三)努力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全力推进城镇化。

  按照“人口进城、工业入园、产业集中、要素集聚”的原则,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增强城镇产业支撑能力,提高城镇现代化水平,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实现城镇人口增长、规模扩大、产业发展、基础完备、保障有力、环境友好、以城带乡的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以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健全、人居环境优美和布局合理为目标,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要求,突出抓好巴拉嘎尔高勒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努力争创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今年确保完成巴拉格尔河湿地公园建设和敖包山公园绿化工程,切实抓好城镇主要街翻修改造工程,加快南北出口整治工作,进一步推进街道绿化、亮化工程和居民巷道改造。切实抓好城镇供水、排污工程建设,扎实做好集中供热扩网工程,不断增强城镇服务功能,努力提高城镇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加大政府收储和控制土地资源力度,开发建设巴拉格尔街、文化娱乐步行街和牧民商业街,切实解决好进城牧民的就业和发展问题,拓展牧民在城镇的发展空间。

  (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做大总量、优化环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落实政策、主攻项目为重点,围绕服务于工业化、城镇化和畜牧业产业化,全面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加快草原旅游、商贸餐饮、交通物流、房地产等重点行业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多方增加投入,加快蒙古汗城、游牧部落等景区景点建设,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尽快把草原特色旅游业做大做强。立足草原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以市场化运作为导向,深入开发以搏克文化、马文化、民俗文化、游牧文化和长调艺术为重点的草原文化旅游产品,丰富那达慕、祭敖包、搏克赛、民俗风情旅游等活动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促进民族文化与旅游业相融合,增强草原特色旅游的吸引力,努力开发其市场潜力。积极推进民族文化大旗建设,开展好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加大体制创新、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的力度,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主动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开发建设高档次的宾馆、饭店、大中型连锁超市和购物中心,提升改造以商贸、餐饮业为重点的传统服务业。进一步搞活牧区流通,鼓励便民连锁商店向城镇社区和牧区延伸。围绕公路运输,培育和扶持物流企业的发展。以住房消费为重点,多方融资开发建设一批高中档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解决好转移牧民和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五)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第一,扎实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把事业单位改革作为2006年改革工作的重点。总的方向是,经费总额包干,核减养人的经费,增加干事业的经费,由政府“花钱养人”向“花钱办事,服务补钱”的方向转变,增强事业单位干事、增收、创业的能力。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市政、环卫、绿化等公益性事业单位要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和投资商参与重组改造。合理划分事权,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经营性事业单位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部改制为企业或实行企业化管理。交通、城建系统的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要完成企业化改革。年底前,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全面完成全员聘用工作。增加差额事业单位数量,强化主管局对下属事业单位的管理,增强事业单位干事创业的能力。

  第二,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眼于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起点上配置资源,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主动融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与东北地区在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上的对接。在推进现有项目落地开工的同时,积极谋划一批新项目。通过路网、电网的拉通和重点项目的合作,带动全旗经济快速发展。提高招商引资水平。修改和完善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全民招商的局面。优化现有企业发展环境,实现投了再投,以商引商。进一步抓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努力增加投入,切实做好项目的策划、包装、储备工作。2006年,招商引资力争完成20亿元,其中区外资金12亿元。

  (六)进一步强化财税金融工作,提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持能力。

  第一,加强财源建设。按照自治区、盟里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搞好与上级有关部门的衔接,确保财政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着力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切实加强税收征管,及时掌握税源结构变化,确保应收尽收。高度重视非税收入,规范管理,完善机制,提高收入水平。特别要提高国有资产的经营收益和土地、矿产等国有资源有偿使用的收入。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支两条线”管理。新的财政体制运行后,企业总部在哪里核算,就在哪里实行属地管理。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解决部分企业结算外移造成的税收流失问题,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第二,努力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继续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科学界定和规范财政资金的供给范围,做到有保有压。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勤俭节约,建设节约型政府。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框架要求,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乡财县管”改革,严格执行“村财乡管”制度。扩大政府采购范围,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保工资、保运转、促发展”的基础上,切实保障公路交通、城镇建设和畜牧业产业化、科教文卫、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需要,确保住房公积金、政策允许的职工福利增资足额拨付到位。

  第三,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优化信贷投向,以交通、煤电、煤化工、矿业、城市基础设施及畜牧业产业化等各商业银行重点支持的融资项目为主,切实加大推介力度,组织项目业主与金融机构做好前期工作,尽快将协议确定的信贷资金落实到位。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扶持其不断发展壮大。金融部门都要强化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积极服务于引进的大企业、大项目。同时,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畜牧业生产、教育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2006年力争投放支牧贷款7000万元,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30万元。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严厉打击和清理民间借贷、恶意逃避债权债务等行为,努力建设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

  (七)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注重培育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形成更多的就业岗位。把财政投入、小额贷款、税费减免以及就业培训、指导和服务等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把千方百计增加牧民收入作为衡量牧区各级干部工作的第一标准,落实好各项支牧政策,多途径开辟增收渠道,提高牧民收入水平。加强扶贫工作,加大自然条件恶劣地区贫困牧民的转移、培训和就业力度。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合理确定保障水平,确保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的覆盖面。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工作,逐步提高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待遇。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推行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建立健全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子女上学、看病就医、衣食取暖等问题。

  促进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加快畜牧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励和引导牧民使用风能互补发电和风能提水设备,结合牧区信息化试点建设,抓好30户牧民宽带网络接入工程,为牧区工作提供科技和信息服务。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度重视义务教育,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好对优秀教师的奖励激励机制,努力提高我旗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改善小学寄宿和办学条件,防止出现适龄儿童流学、失学和辍学现象。加快第二蒙古小学建设,确保9月1日前竣工交付使用;积极招商引资、主动争取上级支持,努力多方筹资开工建设并力争完成综合高中、第二中学搬迁重建工程。在进一步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的同时,拿出一定的资金继续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救助力度,保证其完成学业。全面推进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旗政府今年专项安排了60万元对参加牧区合作医疗的牧民进行补助,年内确保推进工作取得成效。以改善牧区卫生医疗条件,解决牧民看病难的问题为目标,用两年的时间全面完成每个嘎查建立一所标准化医务室任务,并对专业医护人员工资待遇给予适当的补贴。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执法监督和基层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针对当前我旗疾病防控的严峻形势,政府将出资免费进行婚前健康检查,并在全旗干部职工中开展身体健康检查,建立好干部职工健康档案。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努力争创自治区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旗。继续组织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消除我旗东部地区广播电视覆盖盲点。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积极推进集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认真落实依法行政责任制,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和新闻舆论、社会公众的监督,重视人民群众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法定渠道,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全力创建“平安西乌”。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完善草原110治安防范网络体系,严厉打击盗抢牧民牲畜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大法律援助和法律法规宣传力度,积极启动“五五”普法工作。加强信访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提高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严防重大事故发生。

  本次会议上,政府还将以书面的形式提请与会人大代表一并审议《西乌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关于2005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0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和《关于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各位代表,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及“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政策取向,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不仅对做好今年的工作,而且对促进我旗实现跨越式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我们在旗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旗各族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为开创我旗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西乌珠穆沁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一五”规划纲要

  “十一五”时期(2006年—2010年)是西乌旗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转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科学规划,加快发展。

  一、“十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

  (一)对“十五”的评价

  “十五”时期,是西乌旗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五年来,全旗各族人民在旗委、旗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三化”进程(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经济发展取得可喜成绩,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一些重大项目特别是对地区经济发展拉动力强的重点工业项目进展顺利,部分已经达产达效,展示了把我旗建设成为全区乃至全国重要的能源及有色金属生产基地,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和独具特色的草原旅游胜地的发展前景。

  地区生产总值,至“十五”末期的2005年末,达到13.27亿元(高出原规划3.27亿元)。“十五”后三年年均增长21.5%,“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4.1%(参见附表1)。

  第一产业的增加值,2005年末达到4.35亿元,“十五”后三年年均增长3.4%,“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0%。

  第二产业增加值(包括工业与建筑业)“十五”期末达5.54亿元(高出原规划3.54亿元),“十五”后三年年均增长62.1%,“十五”期间年均增长40.0%。实现工业增加值3.29亿元,“十五”后三年年均增长56.4%,“十五”期间年均增长34.4%。

  第三产业增加值达3.38亿元(比原规划高0.86亿元)。“十五”后三年年均增长16.1%,“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5.1%。全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0年的23515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46504万元,年均增长14.6%。旅游业成为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新亮点,2005年全旗实现旅游收入750万元。

  三次产业对全旗GDP的贡献率分别为30%、47%和23%。人均GDP由2000年的9896元增加到2005年的18335元,以年均13.1%的速度高速增长。

  三次产业比重由2000年的61:15:24,调整为“十五”期末的30:47:23。一产比重下降31个百分点,二产比重提升32个百分点。优势特色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形成了能源工业、金属矿采选冶炼加工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建材工业等四大优势支柱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从2003年起,年增速分别是98.0%、236.0%和116.2%。2005年达到16.91亿元,“十五”后三年年均增长143.0%,“十五”期间年均增长89.0%。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国内一批实力雄厚的知名大企业集团纷纷落户我旗,投资于各个领域,带动了一批中小项目开工建设,产生了集聚和辐射效应。“十五”期间,全旗累计引进国内资金21.25亿元,其中:引进区外资金12.17亿元。共实施项目115项。

  财政收入达1.5亿元(高出原规划0.98亿元),“十五”后三年年均增长75.0%,“十五”期间年均增长33.0%。

  人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4173元,提高到2005年的7353元(比原规划高1553元),“十五”后三年年均长14.1%,“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2.0%。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3942元,提高到2005年的4283元(为原规划的85.6%),“十五”后三年年均长10.5%,“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7%。

  产业结构调整、生态治理、城镇建设、旅游开发、民族文化、民族体育等项事业都有了新发展,工业集群已见雏形。但产业结构的调整,生态环境的治理仍然压力很大,工业化进展缓慢,资源优势转化不够明显,由于投资不足,公路、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城乡居民特别是牧民收入增长缓慢。

  主要表现为:

  第一、经济总量仍然偏低。1998年至2005年,8年间我旗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盟的比重始终徘徊在10%、9%和8%上下,2005年仍是9.3%。

  第二、工业富旗的作用还不大。我旗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和占全盟的比重,基本处于各旗县六、七位中间偏下水平,工业增加值2002年至2005年分别为0.86亿、1.10亿、1.78亿、3.29亿,增幅不够大。结构比例看,“十五”末期二产只占47%。

  第三、经济发展全区排序处后序位置。2002年全区 101个旗县(区)地区生产总值排序,我旗为第80位,地方性财政收入71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6位。2003年全区排序,我旗地区生产总值为82位,地方性财政收入94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7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位。“十五”期间我旗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只增长1.7%。

  第四、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十五”期间年均增长只有1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值占全盟的比重一直在百分之九点几的上下浮动。城乡居民收入较低,消费水平不高。城镇化率低,牧区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安置能力弱。

  (二)我旗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时机

  首先,草地资源独特,畜产品资源丰富,牲畜量大质好,有市场竞争优势;矿产资源十分富集,尤以煤炭资源储量大;铅、锌、铜、银、钨等金属矿藏储量大、品位高、开发前景看好。第二、经过几年努力,我旗的交通、电力、通讯和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有了明显改善,白音华煤电综合开发以及花敖包特铅锌矿等一批工业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工业经济即将进入快速发展期。第三、在当今新一轮竞相发展的格局中,我旗地广人稀、资源雄厚的优势更加日益凸现,具备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进行资源配置的良好条件。第四、干部群众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意识与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加快发展、加快致富更加强烈。

  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继续扩大;科技进步加快;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走强,我旗将会更多地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与蒙古等国经济技术合作也会更加密切,这为我旗加快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国内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期,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加快,为我旗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提升产业分工地位,发展壮大产业集群,优化经济结构带来战略机遇;京津冀经济圈加快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地区崛起、自治区加快东部盟市发展,更为我旗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能源重化工和有色金属基地提供了良好机遇;西部大开发进入新阶段,国家将会继续不断加强对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

  二、“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一)总体思路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增长方式转变,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力争先、跨越发展为主线,以工业化强旗、产业化富民、城镇化带动为战略重点,保护生态环境,发挥资源优势,统筹城乡发展,增进社会和谐,逐步把西乌旗建设成为重要的能源及有色金属生产基地、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和独具特色的草原旅游胜地。

  “十一五”期间,我们必须坚决干成三件大事。

  一是转变,即坚持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依据“三效统一”的要求,继续大力转变传统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通过转变,基本实现草、畜动态平衡,使草原畜牧业初步走出一条科学利用天然草场和舍饲半舍饲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将草原生态系统初步纳入一个正向演替和良性循环的轨道,并使我旗的畜牧业集约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得到全面提高。二是调整,即坚持以发展壮大工业经济为突破口,按照“立足资源,面向市场,扬长避短,做大总量”的思路,继续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通过加快调整,使工业重点项目成为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和国民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初步构筑起我旗的特色经济框架和优势产业群体,并带动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增强全旗的综合经济实力与竞争力。三是开放,即坚持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投资环境为主要手段,依照“以开放促开发”的思路,继续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通过扩大开放,进一步打破相对封闭的状态,使我旗同国内外市场更加紧密的联接起来,创造资源配置的有利条件,尽快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主要目标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1、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0.0%以上, “十一五”末期的2010年,力争达到100亿元(参见附表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亿元,年均增长10.0%。

  第二产业增加值83亿元,工业增加值为43亿元,年均增长67.2%以上。

  第三产业增加值10亿元,年均增长25.0%。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83:10。

  2、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46.1%以上,2010年突破10亿元大关。其中地方性财政收入为6.7亿元。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8.0%以上,2010年当年投资额达120亿元。

  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0年达16000元,年均增加1730元;牧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年均增加743元。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30.0%。

  6、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保持下降态势,力争到2010年控制在6‰以内(控制在全盟要求的范围内)。人口预期寿命达72岁。城镇化率达68%。

  7、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巩固“两个确保”,“十一五”期间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失业职工失业金按时足额发放和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城乡社会保障综合参保率分别达95%和85%。健全较完善的就业机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8、生态环境恶化得到有效遏制。2010年全旗森林覆盖率、林草盖度分别达7.65%和90%以上,城乡环境质量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稳定在全国二级标准之内。

  三、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优化发展

  合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巩固加强畜牧业基础地位,逐步解决“三农”问题。突出工业经济主导地位,加快工业化进程,依托工业集群基地建设,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人民生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畜牧业

  转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以实现畜牧业集约化、组织化、产业化为核心,着力提高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产业化带动能力和优质品牌推动能力。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工业反哺畜牧业和财政支持畜牧业的长效机制,大力改善畜牧业的生产条件,调整畜牧业生产力布局,优化和整合畜群结构及品种,发展生态畜牧业。创建和推出我旗当地农畜产品知名品牌使之走向全区、全国乃至世界,成为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实现优质优价的主要手段。

  按照全旗生态和畜牧业区划安排,加快发展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化基地,巩固畜牧业的基础地位,实现牧业增效、牧民增收和牧区繁荣。变畜牧业大旗为畜牧业经济强旗。

  “十一五”期末,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0%,到2010年达7.0亿元,牧民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

  ——加快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必须树立生态意识,坚决转变传统落后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继续认真落实草畜平衡责任制,走舍饲、半舍饲与科学利用天然草场,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建立合理有序的草牧场流转机制。鼓励和引导草牧场向牧业大户、养殖能户集中。推进畜牧业的集约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以加快发展优质肉牛、高产奶牛和乌珠穆沁肥尾羊、乌珠穆沁白绒山羊的提纯复壮为重点,加快牲畜品种优化改良;组织牧民群众进行畜群结构的优化和整合,推广专业化家庭牧场,提高专业化水平,以适度规模化经营,降低饲养成本;鼓励和引导牧民以草牧场、牲畜、资金、技术、管理及基础设施入股,积极组建各类专业协会或经济合作组织,提高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能力;引导和支持牧民与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立紧密型联系,形成公司加基地,基地联牧户的经营模式,发展订单畜牧业,加快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以提前接羔,两季出拦和舍饲育肥,快速周转为重点,利用现代技术提高畜群的繁殖能力,改进饲养管理方式。以水利、围栏、棚圈为重点,继续加快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到2010年,畜群优良品种,牛良改畜占总头数的50%,羊良改畜占总头数的15%。

  ——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原则,结合生产力布局调整和苏木镇机构改革,明确建设目标和实施范围,并与上级规划衔接,力争我旗牧区建设在全国全区建设社会主义牧区试点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发展饲草料产业。畜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以饲草料产业的发展为补充支撑条件。鼓励扶持组建各种类型的饲草料种植、加工组织和企业,帮助指导牧民种植青贮、改良牧草,粉碎沙蓬、狼针等制做颗粒饲料,变害为草。从事饲草料流通经营等活动,做大做强饲草料产业。到2010年,全旗饲草料产量达29.8万吨,实现产值0.6亿元。

  ——创建农畜产品知名品牌。知名品牌是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是整合地方资源,形成地方特色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品牌是形象、是信誉、是财富、是效益、是无形资产,也是一种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优质知名品牌是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通行证”。要抓好优质产品原产地标识认证,制定品牌标准及使用程序,搞好品牌宣传造势,维护品牌声誉,使品牌意识深入人心。到2010年冠以“乌珠穆沁”及“沁绿”等地方品牌的农畜产品占出境产品的90%以上。要努力打造二、三个优质知名品牌产品,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品牌。

  ——积极引进国内和国外知名畜牧业科研机构、生产企业落户我旗,成立独资、合资或股份制企业,开展牲畜的胚胎移植改良、草原建设改良等,推动和影响我旗畜牧业现代化进程。

  ——改善牧区生活条件。到2010年,全旗各镇、苏木、场、嘎查通路、通电、通自来水率分别达100%、90%和70%。

  ——要用工业化理念研究管理畜牧业。各级负责畜牧业的领导同志都要学习,研究用工业化的理念解决我旗现代化畜牧业的诸多问题,推进其发展。

  (二)工业

  “十一五”期间要继续以“煤、电、肉、乳、矿、化”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工业重点项目建设,承接全盟“五二一O”工业集群发展工程。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注重环保节约,坚持循环经济原则,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10年,全旗工业增加值达43亿元以上,年均增长67.2%以上。产煤突破6500万吨,发电达120亿千瓦时,有色金属铅、锌、银、铜、硅、铁、矿石产量8万吨。肉类加工年加工100万个羊单位,供水量达到100万吨,生产水泥20万吨。积极推进煤化工产业,向煤转电、煤转油,综合开发系列化工产品要效益。

  ——发展煤炭业。我旗煤炭开发以白音华煤田为重点。该煤田规划产能6000万吨,按照白音华煤田总体规划初步划分为四个露天矿和十三个井工矿,一、二、三、四号露天矿设计生产能力分别为年产原煤700万吨、1500万吨、1400万吨和2400万吨,业主分别是平煤集团、白音华煤电公司、霍煤集团和辽宁阜新矿业集团,一号井工矿业主为辽宁久益集团,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原煤300万吨。“十五”期间一号露天矿已生产原煤约100万吨,二、三号露天矿和一号井工矿已开始剥离土方,四号露天矿做地质勘探,以上煤矿在“十一五”期间将全部投产。除大型整装的白音华煤田以外,我旗仍有不同勘探程度的西乌露天矿、哈达图煤矿、吉林郭勒煤田、白音胡硕煤田、宝日格斯台煤田、高力罕煤田等,“十一五”期间将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加快地质勘探,力争全部投产,并力争达产达效。到2010年,初步预计年可生产原煤6500万吨,煤炭销售产值达4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1.6亿元。

  ——突出发展能源电力业。立足我旗丰厚煤炭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发展电力工业。白音华金山一期2×60万千瓦电厂已获国家核准,计划2006年开工建设。在确保一期竣工发电的同时,推进二期工程2×60万千瓦机组建设。“十一五”期间要加快推进金山煤矸石电厂2×13.5万千瓦工程,白音华煤化工动力车间2×13.5万千瓦,哈日根台镇、白音华镇热电联产项目各2×5万千瓦工程的前期工作,力争部分项目竣工投产、部分开工建设、部分取得实质性进展。火电计划装机总容量将达320万千瓦。仅金山一期2010年年发电即创产值18亿元,白音华金山电厂一期工程与金山煤矸石电厂一期工程所发的电通过50万KV输变线路输往东北。白音华煤化工动力车间、哈日根台、白音华镇2×13.5万千瓦和2×5万千瓦机组发出的电,通过22万KV输变电线路接入蒙西电网。另外,英国保罗、北京京蒲富丽达、东电茂霖等区外或外资企业已进驻西乌旗,开展测风等前期工作,“十一五”期间计划新建风电厂,一期装机容量可达100MW。以上项目计划总投资148亿元,“十一五”期间白音华金山2×60MW机组、金山煤矸石发电厂2×13.5MW机组及100MW风电机组投产后预计可发电16亿千瓦时,实现产值3.5亿元。

  ——大力开发煤化工业。“十一五”期间力争阜新矿业公司年产120万吨甲醇项目、白音华煤电公司年产160万吨煤干燥项目、金正矿业年产50万吨腐植酸项目、意隆煤业10万吨化肥生产线项目能够开工建设。

  ——发展有色金属矿产开采业。我旗有色金属矿藏品种多、储量丰富,按矿带分布,产业集群的规划,要着重抓好花敖包特铅锌矿日处理1400万吨矿石选矿厂、道伦达坝铜多金属矿日处理矿石3000吨选厂和巴彦胡硕镍矿日处理矿石1500吨选厂建设,促使其达产达效。同时,继续加大有色金属及非金属矿藏的勘探详查力度,为后续开发建设提供保证。

  ——肉类等农畜产品加工工业。以龙头企业为骨干,实现年加工100万羊单位,产值2.8亿元的目标。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巴拉格尔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建设,鼓励支持食品企业与区内外优势企业以各种方式的合资合作,最大限度实现资金、技术、人才和资源的优化组合,整合兼并组合成大企业或企业集团。要引进先进设备、技术、工艺、有效提高特色精深加工产品水平,不断地延伸肉食品加工业链条,做大做强肉食品加工业。要以“沁绿”为龙头,继续发展壮大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和协会,通过多种方式吸纳更多的牧户与龙头企业建立稳定、高信誉度的产业协作关系,巩固企业加基地,基地联牧户的生产、经营保障体系。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将“沁绿”公司发展成为更加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及早筹划企业上市,充分发挥该企业已取得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和HACCD体系认证和拥有自行出口权的资格的作用,不断扩大出口创汇。

  ——积极开发牲畜脏器、骨、血、角等加工产业和生物制药生产,提高科技含量,努力实现牲畜副产品加工增值效益。

  ——积极引进开发以牛羊粪为原料的有机肥料加工产业,鼓励支持已落户的北京奥根拓斯特公司羊粪超大型有机肥生产线达产达效,并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发展山野菜加工绿色产业。在保护草原生态的前提下,充分开发蘑菇、黄花、蕨菜、哈拉海、沙葱、山韭菜等山野菜资源,依托“金泰”等厂家,提高质量创出名牌,扩大产量,做大产业。为扩大就业,增加牧民收入发挥作用。抓紧开展乌兰淖尔矿泉水项目有关前期工作。

  我旗到“十一五”末期要初步建立起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及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力争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1.7吨标准煤,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75%以上,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下降到全区平均水平。

  ——以工业集群的模式发展工业经济。发展工业集群建设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对产业的规划引导作用。加快产业集聚壮大,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使其成为我旗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

  我旗地处全盟“十一五”规划的两条能源化工产业带之一的白音华——乌拉盖能源化工产业带上。要规划好项目,以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延长和充实产业链。要借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之力,乘中部地区崛起之机,依托白音华连接东北华北公路、铁路的通道优势,做大做强原料加工产业集群;积极参与有色金属矿冶炼的东乌——乌拉盖合作区。打破行政区划与壁垒,克服“大而全”、“小而全”的弊端,依托现有特色产业,建立区域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参与全球和国内产业分工,主动承接盟外、区外产业转移,填补产业空白,延长产业链,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推进我旗重化工业进程。

  工业集群发展,使我们走出一条符合旗情、盟情,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消耗低、污染少,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符合科学发展观,新型工业化与循环经济的路子。实现将我旗打造成自治区、国家重要的能源和重化工基地以及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的宏伟目标。(见附表3、附表4)

  (三)第三产业

  工业大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和开放兴旗战略的实施给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按照“加快发展、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宽领域、增加就业”的总体要求,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导、多元投入、项目支撑、龙头带动,改造传统服务业,发展新兴服务业及现代服务业,逐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服务体系。“十一五”期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0%左右,到2010年达到10亿元;从业人员要占全社会从业总人数的50%以上。

  ——传统服务业。交通、邮电、商贸、餐饮等流通领域要从现有市场的升级改造入手,努力扩大经营规模,完善服务功能,提高辐射带动能力。要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运用连锁、配送等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服务水平。商贸流通按照巴拉格尔郭勒、白音华等建制镇及苏木、嘎查级等层次的商贸区,合理布局商业网点,由城向乡辐射。在旗所在中心城镇筹建几处具备规范化管理模式、配套物流的现代化商业超市,合理规划商业步行街,谋划白音华石油储备供应和粮油储备供应问题。逐步开辟专业特色市场,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建材市场,山野菜、小商品及旅游用品加工交易市场。餐饮业要逐步打造出牧区、乌珠穆沁、蒙古餐饮系列产品,提升民族饮食文化水平。并通过招商引资和地方民营等多种途径鼓励创办多家二星、三星级大酒店,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要组建成立各种行业协会,建立行业工会,承担起管理、联络、信息、教育、开放、壮大、融资、维权等职责,促进三产发展。到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7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30.0%。

  ——交通和物流业。“十一五”期间,我旗继续围绕白音华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在确保巴—白线、白—林线、白—天线、白—霍线二级公路顺利竣工通车的基础上,力争巴—林(林西)线二级公路能够取得国家支持,竣工通车。同时,策划一批诸如省道204线经原阿拉腾郭勒苏木至赤峰巴林右旗的旅游专线三级公路,加大前期工作力度,采取以国家投资为主,地方配套及其他筹资方式并用的筹资渠道新建几条对拉动经济辐射带动力强的三级公路,配套建设苏木乡四级公路,形成对外上等级公路、对内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架,为西乌旗地方经济建设和牧区发展创造出良好的投资环境。在确保赤大白铁路顺利通车,西新铁路及西新铁路二期延伸至珠恩嘎达布其口岸早日取得核准文件开工建设情况下,力争向西联通锡林浩特,向东联通霍林河市,并争取“十一五”末期能够贯通铁路客运,努力实现“客运快速化、物流现代化、管理智能化”的现代化交通物流目标。

  ——旅游业为主导的新兴服务业。要把发展草原特色旅游业作为先导和支柱产业,牢固树立“旅游活旗”的指导思想。依照盟、旗旅游规划积极组织实施。按照“突出特色,重点开发,完善设施,优化服务,加快促销”的发展思路,开发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相结合,草原景观与当地蒙古族文化相配合,体现乌珠穆沁游牧部落以及浩齐特部落地区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要通过举办各类民族文体活动及节日庆典,促进民族文化与旅游业相融合,通过“2048博克”、“800匹蒙古马赛马文化节”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两厢大型文体活动以及蒙古长调、马头琴演奏的成功举办,继续打造高品位高档次蒙古族大型歌舞节目,宏扬民族文化,丰富旅游内容。要抓紧旅游文化用品的研制、生产开发,支持引导西乌旗民族工艺做大做强。要立足当地牲畜骨、角、皮、绒、树木、树根、石材、花、草等丰富资源,组织和吸引能工巧匠,开发旅游文化产品,创出名牌,把旅游业的文章做大做活。科学规划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下大力气抓好客源市场的开发。继续抓好成吉思汗了望山、蒙古汗城、乌珠穆沁游牧部落、白桦林休闲度假村、吉日格斯台森林草原生态自然保护区、哈布其盖生态旅游度假村和浩齐特王盖庙等旅游景点的投入和建设。要打破区域、部门和所有制界限,鼓励个人、私营投资,加快与大企业、大集团和周边地区的联系、合作、协作,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要组建我旗大型旅游公司或集团,培养导游队伍,组织规范“牧家游”户区,挂牌持证营业,坚持文明、诚信、优质服务。要积极开发不同季节的特色旅游项目,拉长旅游旺季的时限及靠旅游精品项目、靠文明优质服务、靠合理的价位、便捷合理的出行,增加游客留住的时间,刺激消费,提高行业整体效益。

  ——加快房地产业发展。房地产业要坚持“综合开发、配套建设、集约化经营、保证质量、合理房价”的方针,加强一级市场调控,积极开拓二级市场,推动住宅管理向社会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转变。要以住宅建设为重点,优化房地产业开发结构,重点开发经济适用房。同时想方设法降低“围封转移”进城牧民和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成本。通过土地供应调节房地产投资,规范房地产交易市场,采取减免房地产交易税费等优惠政策,降低交易成本。要积极拓展房地产开发信贷和住房消费信贷,完善个人住房融资机制,促进住房消费,培育和开发房屋租赁市场。建立健全集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房地产转让、租赁、抵押和中介服务在内的房地产市场体系。

  ——金融保险业。金融保险业要加快转变经营机制,支持我旗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加快推进牧区乡镇信用社改革,组建牧区商业银行或合作银行,鼓励各类银行增加业务品种,大力开展居民住房、汽车、助学等消费信贷业务,扩大保险市场,开拓新型满足消费者储蓄、投资等多种需要的险种。开展保险评估业务,拓展保险投资、工程保险、理赔代理、再保险等新业务。建立资信评估机构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逐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

  ——信息及中介服务业。要加快通信网络、软件、传媒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实现企业与社会信息化,实现政府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联网资源共享,积极发展远程教育、医疗、购物、网络银行等信息服务。

  要积极发展各类中介服务,建立为社会和公民提供优质服务咨询的各类中介组织。

  ——加强社会服务业的建设。按照市场化运营方式,统一规划,多元投资,完善设施,健全组织。鼓励社会民众投资兴办社区便民商店、社区物业管理公司,以及个性化服务、家政服务、文化服务、安全保卫、餐饮娱乐服务等产业。

  四、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

  全旗撤乡并镇后现有五镇(包括巴彦乌拉镇)一苏木。重点推进巴拉格尔郭勒镇和白音华镇的建设。城镇化建设要以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实施为依托,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巴拉格尔郭勒镇在继续加快道路、供水、供热、排污、垃圾处理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突出抓好住宅小区、居民区巷道硬化、巷道亮化以及“四个广场,两个公园”建设。白音华镇在完成城镇建设规划后,重点抓好市区道路、供水、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抓紧房地产开发布局。两镇要形成6万人和5万人左右的规模,其余三镇也要同步建设,五年吸纳牧区转移进城人口2万人左右。要加大城镇建设和管理力度,加强城镇及城镇间的道路交通网络建设,完善城镇水、电、气、热供应系统。加快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建筑业、商贸餐饮业、信息业、中介服务业、旅游业等产业建设。强化社区服务,物业管理,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要发展民族职业教育,开展对牧区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其从业或入城就业的能力。提高城镇居民的就业创业能力,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及服务业,形成各具特点的工业型、经济型、生态型、旅游型城镇。首先要搞好规划,规划起点要高,符合实际,突出特色,功能定位明确,体现历史文化底蕴,具有民族特色、鲜明地区特色和现代气息的风格。城镇建设要贯彻节约是基本国策的宗旨,实现节地、节水、节材、节能原则,努力降低城镇建设成本。苏木嘎查村也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搞好规划和建设。到2010年全旗城镇化率翻一番,达到68%,力争达70%。城镇生产总值占全旗总量的60%以上。城镇人均拥有铺装道路面积14平方米。供水普及率达到95%,污水处理达到55%以上,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0%以上,供热普及率达到60%,气化率达到80%,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城镇人均绿化地10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6.5平方米,住宅成套率达80%。

  要坚持“两个统筹”原则,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要求,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加快人口进城、工业入园、产业集中、要素集聚步伐,发挥城镇对牧区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旗经济发展。

  五、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旗“十一五”建设必须严格遵守的基本方针。要把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摆在经济建设的第一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草原生态建设。按照“三生结合、三效统一”的思路,全面推进还林还草,休牧、轮牧和生态移民工程。形成市场导向、龙头带动、技术集成、群众参与、利益驱动、政府服务的生态保护和建设以及产业开发新格局。要抓紧好飞播造林、封山育林、草地治理、水源建设等工程,全面遏制草地的退化沙化。要继续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力争吉日格斯台森林草原生态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保护区。“十一五”期间,全旗要完成营林造林35万亩,草地治理120.4万亩,小流域治理2.7万亩,退耕还林7万亩。完成生态移民900人。全旗森林覆盖率达到7.65%。林草盖度达到90%以上。

  ——水资源开发利用。要围绕我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以“水源开发、饮水安全、节水建设、生态治理、河流整治”为重点,“统筹开发、合理配置、节约保护、以水定项目”。要走“水利为社会,社会办水利,依法管水利”的路子,建立责权分明的管理体制,做到产权明确,管理到位,责、权、利统一,为我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全旗将对旗内工业园区地下、地表水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并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体系,为工业园区提供科学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依据。开发建设牧区饲草料灌溉基地水源工程。建立巴拉格尔郭勒镇周边地下水动态监测体系。完成巴拉格尔灌区改造修复工程。到2010年全旗地下水开采量为12966.7万立方米/年,地表水可开采量为2250万立方米/年,煤田疏干水438万立方米,全旗需水量为4841万立方米/年,供需平衡后余水量大约为10813.7万立方米/年。

  ——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建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的特征是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循环经济要坚持减量化原则、再利用原则和资源化原则。

  预计到2010年能够投产的电厂年消耗原煤达800余万吨,年所产生的粉煤灰渣即达137万吨以上。按原煤中含硫2.7%计算,其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硫有害气体中可提取的硫也是非常可观的。要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回收利用及社会消费等各个环节,加强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筑构综合利用产业链。重点是大型矿区、大电厂、大化工厂所产生的粉煤灰、渣、废水、烟尘、废气和排放物,要成为下道工序的生产原料,生产出建材、化工等产品。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必须从项目的引进、审核、环保、废物利用开发和整个工业集群区综合利用产业链等各个环节都要有严格的规划和政策。企业要承责,政府要严管。要让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节约效益、综合利用效益和地区生态效益,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交叉并举。

  到2010年,我旗生产总值能耗要达到自治区平均水平,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75%以上,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下降到全区平均水平。

  ——搞好电网通道工程。“十一五”期间要努力完成我旗110KV变电站综合系统改造,白音华35KV变电站扩建,白音华工业园区35KV输变电工程等20项,总线路达351.5公里,总容量为17410KVA规模的电站电网建设工程。确保全旗工业区、生活区、城镇牧区生产和生活安全用电,确保电力外送畅通无阻,安全运行。

  ——继续搞好乡镇企业建设。我旗的乡镇企业已发展到1434家,拥有职工4335人。6户有限责任公司,23个私营企业和1405户个体企业户。要自愿组合、联合,把企业做大做强,向规模要科技、要质量、要效益、要发展。

  六、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要抓好人民群众所关心的就业、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科学技术、医疗卫生、环保与安全等问题,突出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的目标。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就业与社会保障。增加就业岗位、拓展就业空间、开发就业领域。制定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各类所有制的中小企业。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政府继续在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培训上给予扶持,税收、信贷等给予优惠。完善对困难群体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制度,建立促进扩大就业有效机制,将失业人口控制在城镇人口的4.0%以内,新增就业岗位3万个左右。

  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层次,增强统筹调剂的能力,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十一五”期间,全旗城镇基本建成以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到2010年,社会保障综合社会覆盖率达到95%以上。在农牧区推进合作医疗试点,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初步建立起农牧区养老保险制度。

  ——发展教育。 “十一五”时期全旗要建立起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体系,完善以旗为主的教育管理机制,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结构,加快教程改革,提高办学效益。调整后全旗设中小学校8所,全部集中到旗府所在地。要巩固和提高“两基”和自治区“33211”工程成果,优先发展民族教育,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特别要保证蒙古族青少年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到2010年全旗青壮年扫盲率达到99.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3.89%,蒙语授课学生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加强对困难学生资助力度,实施“两免一补”,保证民族学校寄宿生助学金和牧区贫困生高中教育补贴。要强化职业教育,扩大综合高中职高班招生力度,紧紧围绕旗内煤电、化工、矿山采选、肉类食品加工等行业需求,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和转移农牧区劳动力两条线,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高、中、低的技术人才培训要求,送出去培训一批较高学历技术型人才,本旗培训一批有一定学历技能型人才。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以多种形式办职业教育。到2010年普职在校生比例达到5.5:4.5。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

  ——科技。提高群众的科学技术意识,吸引众多科技力量投身经济建设。要加速国民经济各领域的技术改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注重能源、资源、环保、农牧业、信息等领域的技术开发,依托企业集团启动煤电、能源产业链延伸、褐煤干燥,煤合成油,低硫空冷,废矿废渣处理技术,水污染防治等相关项目,力争取得突破。到2010年全社会科研与开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

  ——文化。要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围绕经济转型,突出草原文化特色,全面繁荣文化事业,努力建设民族文化大旗。进一步加快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体育场馆、文化站及村嘎查广播电视覆盖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及网络建设,重点构建草原那达慕、乌珠穆沁部落、乌兰牧骑、蒙古长调、博克、著名历史人物六大文化品牌,加强蒙古文化历史遗存,民俗风情文化的综合开拓与旅游业紧密结合。到2010年,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比重达到15%以上。

  ——医疗卫生。以增进、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宗旨,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组织,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卫生运行管理体制,扩展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为人民群众健康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可靠的卫生保证。逐步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妇幼保健服务体系、疾病救治体系、财政经费保障体系七位一体的新型公共卫生体系,到2010年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精干高效的公共卫生体系。

  ——计划生育。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不动摇,继续巩固低生育水平。认真执行计生政策和奖励措施,提倡优生优育,提高人口健康水平。到2010年,全旗人口达15万,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要控制在10.0‰,6.0‰之内。

  ——人才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抓住我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人才强旗。要紧紧抓住人才培养、使用、吸引三个环节,切实使用好现有的、培养出未来的、高薪聘请吸引外来的。到2010年,全旗人才队伍规模总量达到8000人,其中党政管理500人,专业技术2500人,技能人才1500人,农牧区乡土人才2900人。本科以上高层专业经营管理50人,各级各类管理人才300人,进入自治区、盟级科技前沿的学科带头人2~3人;成绩显著,代表我旗学术水平的带头人8~10人,有一定学术造诣的带头人20人。选拔乡土人才盟级的5人,旗级30人,苏木级200人,掌握1~2项实用技术的人员占在业人员80%。

  ——环保与安全。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加快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推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围封转移、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工程。切实抓好煤矿、矿山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加强交通安全监管,减少交通事故。加强各类自然灾害预测预报,提高防灾能力。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七、改革开放

  城镇改革的重点是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和经营范围的改革,农牧区重点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完善政府特许经营制度,改进业主招标方法,推动非公有资本在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经营,鼓励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社会事业领域。健全非公有制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鼓励非公有制企业设立商业性或互助性信用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以政事公开,管办分开和多元投入为方向,积极推进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探索运用股份制等资产组织形式,创新政府与社会合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运作模式。开放经营性产业领域,拓宽民间投资发展社会事业的新途径。要加强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集中行政审批,公开审批内容,减少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要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以开放促开发、促发展,带动体制和机制创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利用资源优势吸引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的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到我旗落户。密切与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开发协作,发展金融、交通运输、现代物流、中介等服务业,吸引具有资金和技术优势的产业向我旗转移。

  西乌旗“十一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