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标题:《西乌珠穆沁旗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结构信息
索引号:11152526011679098G/2024-00053 发文字号:———
发文机构:西乌珠穆沁旗 信息分类:政府文件 \
概述:《西乌珠穆沁旗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结构信息
成文日期:2024-08-08 00:00:00 公开日期:2024-08-08 09:21:06 废止日期:——— 有 效 性:有效
【打印】 【字体: 】 浏览次数:

《西乌珠穆沁旗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结构信息

来源: 西乌旗自然资源局 发布日期: 2024-08-08 09:21
一、规划总则(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讲话的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生态文明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努力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二)规划原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问题导向、协调发展、统筹兼顾、严格管控、以人为本、提升品质、因地制宜、营造特色、智慧规划、高效治理。(三)规划范围与期限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西乌珠穆沁旗旗域内全部国土空间用地,国土空间总面积为22462.44平方公里。本规划包括西乌珠穆沁旗旗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旗域统筹全域全要素规划管控,规划侧重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总体格局;中心城区细化功能布局,规划侧重结构优化。规划期限规划目标年为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二、总体定位目标与战略(一)总体定位规划本着落实上位要求、承担区域使命的原则,确定西乌珠穆沁旗总体定位为:北方生态安全屏障重要节点、内蒙古向北开放桥头堡战略通道、内蒙古(东部)能源及煤电冶加循环产业基地、内蒙古草畜产业示范基地、内蒙古全域草原旅游胜地。(二)规划目标2025年“十四五”规划成果实施落地,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持续优化。北方生态安全屏障重要节点、内蒙古向北开放桥头堡战略通道、内蒙古(东部)能源及煤电冶加循环产业基地、内蒙古草畜产业示范基地、内蒙古全域草原旅游胜地能级显著提升,积极构建发展锡林郭勒盟副中心城市新格局。2035年,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建立,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基本形成。北方生态安全屏障重要节点、内蒙古向北开放桥头堡战略通道、内蒙古能源及煤电冶加循环产业基地、内蒙古草畜产业示范基地、内蒙古全域草原旅游胜地、锡林郭勒盟副中心城市基本建成。2050年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更加完善,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全面优化。形成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安全高效的生产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形成完善的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绿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旗。(三)保护开发策略策略一 生态保护治理策略。构建“一屏、两区、六廊、多节点“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格局。塑造“七脉汇流,生态为基,山水入城的城乡风貌本底。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构建北方生态安全屏障重要节点。策略二 区域开放协同策略。提高优势产品供应能力,大力发展进出口商贸物流。提升“通疆达海”的综合联通通道,提升对外通达与协同能力。策略三 全域全季旅游策略。实施西乌珠穆沁旗与锡林浩特全域旅游一体化策略,推动西乌珠穆沁旗建设旅游服务的副中心。构建“一心、两轴、六核、五区”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策略四 低碳绿色发展策略。打造内蒙古草畜产业示范基地。推动资源能源综合高效利用,打造内蒙古能源及煤电冶加循环产业基地。推动形成全盟产业低碳发展的中心。四、要素支撑体系与韧性安全(一) 综合交通体系畅达高效构建以通用机场、铁路、公路运输通道为支撑的城市对外交通体系,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配置、高效衔接,保障西乌珠穆沁旗资源要素的集聚与扩散。1、机场。新建锡林郭勒盟巴彦乌拉通用机场,积极构建以短途运输、农林作业、应急救援和航空旅游等业务为主导的通用航空运营网络,探索通航产业一体化发展新路径。2、铁路。完善铁路交通体系,重点建设白音郭勒-巴彦乌拉铁路、白音华-珠恩嘎达布其铁路。实施既有铁路扩能和改造,提升运输能力和质量。建议依托现有锡乌铁路开通一条锡林浩特·西乌珠穆沁旗旅游客运专线。3、公路优化公路网结构,继续提升旗域路网质量,升级改造牧区公路等级,实施较窄路面拓宽改造工程,形成覆盖全面、功能完善、衔接顺畅、运行可靠的公路网架构。(二)城乡公服设施提质升级1、住房保障体系健全完善住房供应体系、优化住房空间布局与环境、建设完整居住社区。2、构建共享的乡镇基础服务圈。(三) 市政基础设施绿色智慧1、完善能源保障体系。2、优化水利基础设施。3、建设智慧信息网络。4、提升环境卫生水平。(四)防灾减灾构建安全韧性城市1、防洪排涝。适度超前,防空结合,提高防洪建设标准和质量。2、消防防护。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建设智慧消防设施体系。3、抗震避灾。 整治避让,合理布局,优化城市生命线工程抗震能力。4、应急疏散。便捷畅通,安全高效,建设固定、紧急两级避难场所。5、人防工程 。长期准备,平战结合,构建统一高效的人防工程体系。6、公共卫生。 化整为零,分级响应,完善公共卫生应急预案7、危化品管控。安全防控,实时监督,危化企业远离住区,集中布局。(五)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1、土地综合整治以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乡村生态保护修复等为目标,开展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按照“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宜留则留、宜整则整”的原则,以农用地整治、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城镇低效用地整治以及工矿用地复垦等为主要内容,统筹安排相关工作。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确保整治区域内草地质量有提升、数量有增加,盘活存量用地,提升用地效率。2、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有序推进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坚持“宜草则草、宜建则建、宜景则景、宜林则林”原则,使得矿地融合发展得到有效推进。加强矿区土地复垦。按照生产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管理要求,减少损毁面积,降低损毁程度。组织开展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按照“因地制宜、经济可行。综合利用、农业优先、确保安全”的原则,合理确定复垦土地的用途。做到复垦后景观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推进全域矿山生态修复,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于矿业勘查开发利用全过程。在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再造,使矿区的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工程与“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有机融合,使治理后的矿区纳入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中,最终形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体。(六)总体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引导,塑造风貌形象1、总体城市风貌。依托“七脉汇流,生态为基,山水入城”的城乡风貌本底,引导西乌珠穆沁旗打造草原风情感知地、北方避暑胜地,以及自然、生态、精致、宜居的现代化城市。2、城市设计控制体系。3、城市设计引导西乌珠穆沁旗北部敖包山、东部巴拉根河沿线已形成了“显山、露水、融城”的自然特色景观肌理。规划引导新建建筑以现代简约式风格为主,引导形成以灰色、米黄色、白色等浅色系为主的整体城市色彩,控制建筑高度及开发强度,形成统一的城市风貌特色。适度丰富以巴拉根河沿岸为主城市边界界面的建筑高度变化,构建独具魅力、变化丰富、显山露水的城市天际线。五、(一)构建规划协同传导机制(二)近期行动计划1、建立重大项目台账2、交通类重大工程3、能源类重大工程4、水利类重大工程5、电力类重大工程6、环保类重大工程7、其他类重大项目。(三)实施保障机制1、落实党委和政府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主体责任2、建设规划体系3、建立规划实施评估机制4、完善信息平台建设5、完善规划协调机制6、健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制度7、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四)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1、完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2、形成一张基础底图3、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蓝图4、开展城市体检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