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标题:西乌旗2024年牧文旅融合发展行动方案
索引号:11152526011679098G/2024-00021 发文字号:西党农牧办发〔2024〕9号
发文机构:西乌珠穆沁旗 信息分类:政府文件 \
概述:西乌旗2024年牧文旅融合发展行动方案
成文日期:2024-04-20 00:00:00 公开日期:2024-04-20 11:59:11 废止日期:——— 有 效 性:有效
【打印】 【字体: 】 浏览次数:

西乌旗2024年牧文旅融合发展行动方案

来源: 西乌珠穆沁旗农牧和科技局 发布日期: 2024-04-20 11:59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从根本上解决好草原过牧问题,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有益模式,促进我旗牧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全力推动乡村振兴,确保牧民群众生产收入实现稳步提高、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特制定本方案。

  •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 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 紧紧围绕高质量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目标, 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坚持生态优先、以草定畜,以畜牧业产业为基础,以旅游休闲为形态,以风土文化为灵魂,深度挖掘乡村价值,通过牧文旅融合发展,推动畜牧业、文化、旅游三个产业聚合形成多重叠加效益,带动牧户增收。

  • 主要目标

  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我旗生态资源、牧业资源、文化资源等优势,探索多种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拓宽牧民就业增收渠道,引导牧户从畜牧业单一生产逐渐向多元化方向转变,减轻对原有畜牧业生产的依赖程度,缓解草地生态压力。

  • 主要措施
  • 主导产业与旅游商品融合

  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广地方特优产品。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和现有产业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地方特色,发挥品种优势,优化产业布局,构建农畜产品品牌化体系,建设规模化、现代化养殖基地。积极打造养殖、育肥、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品牌塑造。发挥中国“一乡一品”示范旗作用,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制定研发乌珠穆沁羊、白牛、白马等优质优势特色产业、草原民宿旅游业产品产业标准,巩固提升品牌效益,建设“一乡一品”特色产业养殖基地,组织将“乌珠穆沁天然牧草”列入认证计划;注册白马相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地方特色经济的“名片”,提升马产业产品的附加值;大力宣传推广“锡林郭勒羊肉”“锡林郭勒奶酪”等区域公用品牌,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小作坊开展申报工作。2024年协助5家乳制品生产企业及小作坊开展“锡林郭勒奶酪”区域公用品牌授权、常态化品牌申报授权工作。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三品一标”新认证和续展,培育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结合我旗万头肉牛育肥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创建“锡林郭勒牛肉”区域公用品牌工作。二是拓宽销售渠道,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加强品牌保护管理和宣传推介力度,延伸拓展营销方式和手段,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高品牌知名度、产品销量和经济效益。注重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元素融入产品中,增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同时,鼓励创新,推动产品升级换代,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建立健全农推官队伍,鼓励企事业单位职工、大学生、牧民、网络主播、电商主播等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加农推官队伍,以“畜产品推介官”、“品牌推介官”等多种形式,年内开展培训课程2-3次,重点培养8-10人。三是开发周边产品。创新发展乌珠穆沁特色肉食产品、奶食品的基础上开发工艺品、皮具、服饰、旅游纪念品、文创产品。通过举办手工艺品、服饰裁剪等培训班,带动牧户积极性,鼓励牧户研发以地方特色为主的手工艺品组成的多样式精美伴手礼。组织开展文创产品大赛,推进旅游纪念品品质提升和创新发展。(责任单位:农科局、文体旅游局、工信局、市监局)

  (二)白马文化与旅游经济融合

  推进产业链条化发展,积极培育旅游观赏用白马和乳用马,不断提升蒙古马旅游业上的用途和产奶性能。一是新建驿站4处,依托草原“99号公路”,精心策划品牌IP的马元素主题摄影、马背旅行、研学游、实景演出、重要节日骑马生态游等马文化休闲文旅传播活动,举办大型摄影采风活动2期,马背旅行5期、白马文化节1届,实景演出8期,丰富“马”品牌旅游要素,带动文创产品。二是与深圳骐骥马术俱乐部制定合作计划,积极探索培育乌珠穆沁白马PONY马(旅游观赏、骑乘用马)、白马驯化、骑行教学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通白马主题多元化文旅产业振兴最后一公里。三是深入挖掘白马文化底蕴,构建以蒙古马为要素的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引领,做大做强“中国白马之乡”白马文化节和“锡林郭勒盟蒙古马超级联赛”等重要品牌活动及赛事,打造品牌赛事,大力发展牧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赛事活动,协助行业协会制定业余赛事等级标准和登记制度,支持举办蒙古马地方马种赛事,培育出一批赛事用马,带动20-30个养马户赛事用马繁育、调教与推广,壮大蒙古马赛事事业。着力提升马产业品牌效应,申请注册白马相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责任单位:农科局、文体旅游局、工信局、市监局)

  (三)“新兴业态”与旅游体验融合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旅游景点,推动乡村全面繁荣发展。聚焦牧文旅深度融合,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培育“一乡一品”示范镇、产业强镇、旅游重点村、乡村振兴示范嘎查、合作社、家庭牧场、产业融合型家庭牧场等,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文旅产业,提升地区发展活力,助力乡村振兴和牧民增收。一是申报国家级旅游重点村。将我旗脑干哈达嘎查申报为国家级旅游重点村,率先打造休闲度假场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保护草原生态的前提下,探索“互联网+合作社+旅游”新模式,解决牧民拥有资源但缺乏开发能力的问题,发展草原现代民宿、文化体验、草原露营、康体、研学旅行、现代化生态牧场、共享树林、共享牧场为一体的新型休闲旅游产业,将脑干哈达嘎查打造成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体验式休闲度假场所。通过实施旅游项目,提高收入,确保脑干哈达嘎查常住57户养殖规模达到草畜平衡要求。二是打造青少年夏令营。鼓励嘎查集体、家庭牧场结合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规范化创建夏令营,为青少年提供观光景色、学习知识、体验习俗文化的体验区。三是提升旅游项目资源。以巴彦温都日呼嘎查生态旅游发展项目、赛罕淖尔嘎查马奶康养基地项目为试点,探索“集体经济+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落实联农带农机制,每个项目带动脱贫户、监测、牧户2-10户,确保每户每年增收8000元以上。四是依托草原“99号公路”旅游景观带优势,促进牧文旅融合产业带发展。以“家庭牧场+(核心群)+旅游(民宿)+电商”“畜产品作坊+旅游(民宿)+电商”“非遗传承人+旅游(民宿)+电商”等模式,培育打造30个试点,带动乡村牧文旅融合发展。五是2024年创建乌兰哈拉嘎苏木为“一乡一品”示范镇,争取将巴彦胡舒苏木打造为特色产业强镇,深入挖掘和培育地区特色产业,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加快牧旅融合发展步伐,打响区域特色产业品牌,推动牧区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生机和活力,促进牧民增收。(责任单位:农科局、文体旅游局、浩勒图高勒镇、乌兰哈拉嘎苏木、巴彦胡舒苏木)

  (四)宣传推介与牧文旅消费融合

  一是“牧旅+文体”模式促进消费。以举办“千车万人穿越99号公路活动”、全盟搏克排位赛、草原“99号公路”音乐节等大型文体活动赛事为契机,开展民俗文化体验、特色产品销售等“牧文旅”活动,彰显乡味的独特魅力。大型活动均建设“1+N”移动式展销中心,让牧户体验营销,开拓思维,激发内生动力。各苏木镇组织5-10个牧户,参与展销活动,展销产品可由牧民制作,类型包括:奶食品、面食产品,手工艺品等,由政府出资,为牧户产品提供食品安全相关监测并提供外包装盒(袋子)、外包装盒设计形状统一、标识标牌统一。此外牧户可代售我旗特色产品。二是探索“网红+畜牧业”“网红+文旅”“融媒体+牧文旅”的融合运营模式,深度嵌入传统产业,借助网红直播、短视频等新兴媒介,在品牌打造和市场拓展方面开辟新路径,完善网红经济的政策支持和监督体系,加强网红自主品牌建设,通过创意设计和场景创新,培育一批高人气的网红品牌。以我旗网红打卡地草原“99号公路”为主线,邀请知名网络主播、旅游达人、盟级以上融媒体进行旅游宣传推介。引导组织拍摄制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的草原文化系列微电影、短剧,宣传推介本地区特色,提高知名度。三是“科技+旅游”创新举措,利用小程序或APP的开发和应用,导入旅游景点、旅游重点村、生态家庭牧场、旅游合作社和精品旅游路线以及民宿、美食、小吃等信息。制作带有小程序或APP二维码的名片、海报、贴纸等,在游客服务中心、汽车站、火车站等场所推广。旅游景区或体验区逐步纳入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导航索引系统,同时做好景区导向标识牌设置。通过征集的方式,选出彰显地方特色,具有辨识度的标识牌设计,安装在主要旅游路线沿途,旅游景点、旅游重点村、旅游合作社、生态家庭牧场,促进信息化、智慧化建设。

  (责任单位:宣传部、农科局、文体旅游局、工信局、交通局)

  (五)新型经营主体与旅游景区融合

  以国家级景区为核心辐射带动附近合作社和家庭牧场,促进牧户增收。一是以景区景点提质行动为契机,探索发展特色庭院经济模式,引导牧户依托旅游景区、景点,销售土特产。鼓励乌兰五台、蒙古汗城景区、哈布其盖景区与15户建立合作,代售牧户畜产品、手工艺品或为牧民提供就业岗位。二是培育一批突出民俗特色的“牧人之家”和生态家庭牧场,鼓励举办夏季民宿,推广特色餐饮、蒙古包住宿、一产体验的牧区体验式旅游模式。三是将乌兰五台景区、蒙古汗城景区打造为“生态牧场+休闲度假+文化体验+户外运动+科普研学”复合型草原旅游景区,推动草原区由单一观光模式向多元业态模式转变。通过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如旅游景区、旅游重点嘎查、生态家庭牧场等,串点打造“一日游”“二日游”精品“牧文旅”乡村旅游线路。(责任单位:农科局、文体旅游局、工信局)

  •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苏木镇、各部门高度重视牧文旅融合发展,健全推进机制,细化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落实任务措施,形成工作合力。强化政策研究和工作调度,及时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协调推动各项工作任务。

  (二)健全多元投资渠道。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加大财政对乡村振兴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支持力度。扩大信贷资金规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利用好农投公司等平台,有序扩大畜牧业投资。

  (三)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非遗”传承人建立合作关系,培养一批业务素质高的科技人才,服务乡村。加强牧区实用人才培训。深入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高素质农牧民培育计划,电商直播技能培训等,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培养畜牧业职业经理人,年内选择1-2个嘎查,助力股份制公司经营。

  (四)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和宣传渠道,广泛宣传牧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引导农牧民主动参与进来。深入挖掘牧文旅融合发展新举措、新典型、新经验、新成效,全方位全景式开展宣传报道,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